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动态

赣州支撑全省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4-08-16 11:06来源:赣南日报字号: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走进南岭山脉、武夷山脉与罗霄山脉交织的神奇土地,草木葱茏,万物并秀。千里赣江从这里发源,一路向北奔去,养育赣鄱大地;清清东江水从这里启程,一路南下,润泽大湾区。 

  近年来,赣州市聚焦“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示范”目标要求,秉承改革“刀刃向内”、体制“守正创新”,凝聚共识、逐绿而行,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实施“美丽赣州”建设行动,持续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让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创新“绿色制度”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市民曾敏每天都会在章江岸边的绿道跑步健身,他感慨地说:“当蓝天、白云、绿树邂逅在一起,遥相呼应,互相映衬,仿佛开了清新滤镜。看着蓝天白云,我就忍不住用手机拍下来分享到朋友圈。” 

  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和美的“高颜值”画卷,正是赣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赣州坚持城乡协同、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安全底线。 

  为持续提升生态治理效能,我市建立由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体系,出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扬尘污染防治等条例,筹建稀土、家具、油茶、富硒等4个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生态文明领域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15项及地方标准12项、团体标准10项。此外,我市还率先在全省创新设立环资审判、生态综合执法等制度,建立跨省流域联防联控、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和乡镇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等机制。 

  这些年,我市持续深化美丽赣州建设,努力绘就“绿色底色”。狠抓生态环境治理,中心城区PM2.5年均浓度、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全省最优,生态质量指数(EQI)全省第一。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完成两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并签订第三轮协议,累计生态修复废弃矿山7266公顷、改造低质低效林830余万亩,获批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连续实施两轮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累计投入154亿元建设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治理厂网一体化等43个重点项目,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数、覆盖村庄数均居全省第一。 

  守护绿水青山,美丽赣州分外妖娆,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无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一批“国字号”荣誉。

  厚植“绿色底色”

  刷新生态屏障颜值

  于都是赣南矿产资源大县之一,因早期的重利用、轻生态开采模式,引发土地资源破坏、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留下巨大的“生态包袱”。 

  2022年,于都县启动了铁山垅钨矿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市场化+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模式,进行矿山地形整治、复绿、复垦、护坡固坡等,修复面积达282.96亩。“经过复绿以后,我们还因地制宜引入草皮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于都县铁山垅镇党委副书记章宝民说。 

  在安远县三百山镇咀下村,白墙青瓦的村舍与阡陌纵横的农田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河畅、水清、村美的动人图景。安远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叶红梅说,这里曾经是河道杂乱、泥沙淤积的荒废沼泽地,水土流失面积13.54平方公里。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进行大规模清淤疏浚,还修建景观长廊、种植水生花草等,最终变成了集生态观光、餐饮民宿、研学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生态得以改善,村里顺势发展起了生态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打卡胜地。2023年,咀下村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20家,接待游客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0万元。 

  按照治理“一条清洁小流域、振兴一个乡村、创建一个示范工程、培植一项绿色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总体思路,赣州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通过“小流域+特色产业发展”“小流域+生态观光旅游”“小流域+美丽乡村建设”等模式,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群众实实在在获得了生态建设红利。 

  近年来,赣州紧抓建设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契机,坚持全要素保护、一体化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持续筑牢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矿山修复“三治同步”、崩岗治理“三型共治”、流域治理“三化模式”、低质低效林改造“四化模式”等一批经验模式在全国推广。 

  “十四五”以来,我市累计修复废弃矿山1651公顷、整治废弃稀土矿点1590个,瑞兴于钨矿、全南大吉山钨矿、寻乌稀土矿、定南钨矿等独立工矿区纳入国家资金长效支持名单。同时,创新“小流域+旅游开发”“小流域+特色产业发展”等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累计治理崩岗近2400座、水土流失1450平方公里,建成小流域综合体54个,创建了以上犹园村、宁都勾刀咀、安远三百山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示范生态清洁小流域。 

  增强“绿色动能”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在厂区环境美化方面,新增了老人葵、红叶石楠、绿篱等植物绿化环境,用于防尘降噪;在生产经营方面,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时,探索了系列降碳减污措施,通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升级环保设施、改进工艺,从而实现了废气达标排放、碳排放量逐年减少。”江西荧光磁业有限公司努力打造美丽、高效、环保的稀土永磁工厂,厂区“升级”,美丽“加倍”。 

  园区向绿,赣州经开区企业争相创建“美丽工厂”,在生态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截至目前,已有10家获批赣州经开区“美丽工厂”创建示范企业。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赣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以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为主导的“1+5+N”产业体系。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稀土集团落户赣州,金力永磁成为全球同行业首家“零碳工厂”,促进稀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企业纷纷更换旧设备,换上“新引擎”,向“绿”向“新”而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城乡建设等加速向“绿”转型;各地积极推进美丽宜居先行县、乡镇、村庄等试点示范建设……赣州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美丽赣州品牌全面打响。 

  近年来,赣州稳妥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探索开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深入实施5个省级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建设,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评估为“优良”等级,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全省第一。推进全域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开展“美丽工厂”试点创建,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3家、绿色园区10个,省级以上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实现全覆盖。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施崇义、全南、上犹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和会昌、崇义林业碳汇试点,林权抵押贷款累计突破100亿元。在全国率先建立绿色普惠金融标准、发行绿色债券30亿元,完成水权交易75例。赣州荣登全国百强城市第62位,实现了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如今的赣州,正在乘着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东风,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赣州样板”,着力描绘出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美丽新画卷。 (记者温居林 通讯员刘光辉 李静姝)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一码投赣州
扫一扫
赣州12345热线便民知识库
问政赣州
智能问答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政务服务
投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