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动态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巡礼|长征渡口景象新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4-10-17 12:02来源:赣南日报字号:

    环绕县城的于都河上散布着山峰坝、东门、南门、西门、孟口、鲤鱼、石尾、渔翁埠8个长征渡口。1934年10月,在于都人民的目送下,8.6万名红军将士从这些渡口踏上漫漫长征路。2021年,于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八大渡口遗址遗迹提升项目启动实施。该项目历时两年多,先后完成了旧址修缮、环境整治及红色文化氛围营造等任务。如今,一个个更具活力的长征渡口,跃然眼前。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山峰坝渡口纪念碑静静地伫立在于都河畔。

位于于都河畔的石尾渡口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10月15日上午,记者走进于都县罗坳镇罗坳村石尾小组,一座以军民鱼水情为主题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一名年轻船工手持船篙站在木质渔船上,其身后的女性胳膊上挎着竹篮。这座雕塑位于石尾渡口文化广场,人物原型是当年在此为红军摆渡的船工李声仁夫妇。1934年10月20日傍晚,李声仁夫妇和乡亲们组织20条渔船,在石尾渡口顺利把红五军团十三师送过于都河。

山峰坝渡口纪念园的雕塑重现当年的军民鱼水情。

离于都县城仅13公里的鲤鱼渡口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从石尾渡口出发,跟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渡口标志导览牌,记者驱车15分钟、步行7分钟来到鲤鱼渡口。鲤鱼渡口在罗坳镇鲤鱼村东南方向,风景秀美。站在河堤远眺,平缓流淌的河水让人忆起了往事。当年红五军团三十四师驻扎在鲤鱼村,在村民的支援下,以架设浮桥的方式渡河。“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沿着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来到鲤鱼渡口,我们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修建、拓宽道路,持续完善配套旅游设施,方便更多游客了解红色文化。”鲤鱼村村干部熊庆瑞说。

山峰坝渡口纪念园设置了“长征驿站”,以方便游客。

  “山峰坝山峰坝,饿死跳蚤旱死蛤蟆。”这是梓山镇山峰村当地曾流传的谚语。受制于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近年来,山峰村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山峰坝渡口被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重点打造,改造提升后的山峰坝渡口与周边长征历史步道、长征驿站、红军街一道成了热门红色打卡地。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山峰村唱响“长征文化”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据梓山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华锋介绍,近两年山峰村累计接待游客约11万人次,带动周边1万余名村民实现增收。

鲤鱼渡口后面稻浪起伏、山河宁静,一切皆如当年红军战士所愿。

  行走在于都的山水间,微风拂过,稻香沁人心脾。见证长征历史、承载长征精神的渡口,正以新姿态拥抱新时代。

  策划:钟义勇 彭雪英

  作者:记者刘元元/文 记者邹忠辉/图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一码投赣州
扫一扫
赣州12345热线便民知识库
问政赣州
智能问答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政务服务
投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