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部署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超常规举措惩治“蝇贪蚁腐”,坚决维护群众利益。
赣州市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强化市县联动统筹,严肃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骨头案、钉子案,推动为群众解决了一批难题、办好了一批实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拧紧各方责任链条,强力推进办案攻坚
开展集中整治,关乎民生福祉、人心向背。赣州市把整治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党委政府主动扛牢主体责任,纪委监委牵头抓总、监督推动,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同发力,各部门强化责任落实,凝聚工作合力,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与往年就是不一样。
市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听取情况汇报、研究有关工作。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调度市县职能部门狠抓工作落实,牵头研究制定整治重点任务清单。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下沉一线调研指导,抓好分管部门、分管领域集中整治。各县(市、区)、各部门紧紧跟上,形成齐抓共管整治工作格局,推动整治工作扎实开展。
市纪委监委坚持高位推动、高频部署,建立调度机制,将集中整治牢牢抓在手上。市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采取“四不两直”、以下看上等方式直插市县职能部门、乡镇、学校及食堂等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人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倒逼责任落实。
“经查,蔡有德违规插手工程项目和干预行政执法活动,漠视安全生产整改责任……”2024年10月,“清廉赣州”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大余县水利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蔡有德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消息,这是我市采取超常规举措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一个缩影。
在集中整治中,市纪委监委始终保持严的基调,坚持以办案带动全局,落实班子成员包案机制,紧盯县级主战场,严肃查处教育、医疗、城管、民政等领域一批腐败分子,“蝇贪蚁腐”惩治力度前所未有,群众从案件查办中切身感受到整治工作是动真格。
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常态长效维护群众利益
查办案件不是目的,推动治理才是根本。市纪委监委把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起来,做实以案促改促治,推动完善制度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市纪委监委聚焦3个全国性专项整治和6个省级、1个市级整治项目,紧盯群众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用项目化方式纠治顽瘴痼疾,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期待。
针对学生用餐问题,推动出台加强中小学校园餐及膳食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引导学校食堂菜品、校园商超商品降价提质;针对村办食堂存在的问题,推动在全省率先出台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市纪委监委强化分类整改,实现从个案查办向系统施治、行业治理提升转变。通过做深做透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形成行业乱象系列剖析材料,为系统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针对基层的一些突出问题,推动市县两级出台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针对“人情保”等问题,推动出台国家公职人员近亲属低保备案制度;聚焦“靠医吃医”突出问题,推动出台加强公立医院管理监督的若干措施,等等。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是集中整治的重点。市纪委监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小切口”护航“大民生”。
围绕社会影响面广、群众感知度高的难点堵点问题,聚焦中央纪委15件具体实事和省有关部门31件实事,上下配合、协调作战,推动职能部门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感受到整治成果。
学生的小餐盘,是家长心中的大民生。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整治“校园餐”为抓手,真正把“校园餐”办成放心餐和营养餐。“学校食堂的饭菜种类多了,也比以前好吃了!”在会昌,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县中小学食堂统一调整为“自办食堂 配送招标 财政保障”的运营模式。同时,依托“互联网 明厨亮灶”平台,建立视频监控系统,有力提升了校园食堂规范化管理水平,保障校园餐的安全和质量。
医疗服务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在全市推广药品耗材“二次议价”,有效挤干药品耗材回扣水分;推进三级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进一步减轻了群众负担。
为了减少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推动在全市建设运行统一入企扫码登记平台,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填表报数等活动;推动建立减免责“四张清单”制度、推动开展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重缴轻退”专项治理等,有效保障群众利益。(陈雪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