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动态

赣县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纪实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01-08 10:02来源:赣南日报字号:

  2024年12月28日至29日,赣县区首届民间文艺团体戏曲大赛优秀节目展演活动在客家文化城接连上演。据悉,赣县区荷花艺术团、赣县区茅店追梦艺术团、民间姐妹采茶艺术团等民间艺术团体连续四个周末为广大戏迷上演16场赣南采茶戏,吸引城区戏迷近8万人驻足观看,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热情点赞。

  近年来,赣县区扎实推进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建设。本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理念,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在完善非遗名录体系,传承传播、宣传推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完善非遗名录体系 加强项目保护

  赣县区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截至目前,该区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5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代表性项目3项,市级代表性项目11项。建立了12个非遗传承所、1个市级非遗小镇、2个非遗工坊。通过开展非遗美食大赛、民间故事有奖征集、非遗普查等多形式多渠道挖掘非遗线索,完善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建设。

  举办“名菜名吃”非遗美食大赛,挖掘传统技艺项目。开展“赣县名菜名吃”评选大赛活动,共收到全区19个乡镇及城区餐饮企业报送140多道美食参赛。经网络评审、现场专业评审,评选出“赣县十大名菜”“赣县十大特色菜”及“赣县十大名小吃”“赣县十大特色小吃”共40个传统技艺类项目。

  开展民间故事有奖征集活动,充实民间文学项目。赣县区以赣州市第二次非遗普查工作为契机,发动全区19个乡镇、教育系统等向社会征集赣县区民间故事稿件400多篇。经专家评审,择优汇编80多个赣县民间故事。

  开展非遗普查,完善名录体系。赣县区在全区开展了一次全面深入的非遗普查工作。经各乡镇普查员走访、调查、申报,共收集非遗线索300多条,筛选出价值较高的非遗线索100多条,涵盖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舞蹈、民俗、传统音乐、民间文学、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等十大类别。2024年赣县坐堂班、沙地板鸭、赣南客家烧瓦塔、白鹭抢打轿等4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年公布了赣县区第五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7项,认定了赣县区第五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5人。

  组织展演活动 促进非遗活态传承

  节庆展演展示,是非遗传承的生动实践和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赣县区积极组织东河戏,赣县云灯、赣县田村花灯制作技艺、赣县食贡制作技艺、赣县黄元米果制作技艺、赣县阳埠腐竹手工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参加国家、省、市非遗展示展演,获得上级领导的肯定及广大群众的点赞。每年赣县区樱花节期间,国家级非遗项目东河戏,省级非遗项目赣县木偶戏、鲤鱼灯、长龙灯、麒麟狮象灯等都在这里得到集中展演和展示。

  组织东河戏《张三旦借靴》《游湖》《抢伞》等传统剧目参加赣州市文化惠民精品共享周日剧场专场展演;组织赣县食贡制作技艺、赣县云灯、采茶戏、非遗文创产品等参加全省旅发大会展演展示;阳埠腐竹、黄元米果非遗产品参加省、市非遗集市展销及“拼多多”产品直播;市级非遗小镇田村镇坪内村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非遗进景区展演展示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在客家文化城参加以“稻花香两岸 小满盼丰年”为主题的赣州市赣台青少年客家文化(赣县食贡)交流活动;在客家文化城美食一条街开展非遗购物节活动;南塘镇劳田村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东河戏韵律操……这些活动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

  赣县区还举办首届民间文艺团体戏曲大赛活动,吸引了全区20支具有演出能力的民间文艺团体报名参赛,比赛现场人气爆棚,氛围感拉满;同时开展的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活动,让师生、游客、居民乐享地方戏曲文化大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近年来,赣县区还积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推介非遗项目,有效扩大了非遗影响力。其中,黄元米果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抢打轿、烧瓦塔上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航拍中国”;中央电视台《家乡至味》纪录片节目组专门在阳埠乡蹲点拍摄阳埠腐竹文化;《人民日报》报道东河戏代表性传承人马玉兰传承非遗的经历。此外,省、市多家媒体对东河戏、花灯、云灯、食贡、黄元米果、阳埠腐竹等非遗项目都做过相关报道。(何桃英)

附件: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一码投赣州
扫一扫
赣州12345热线便民知识库
问政赣州
智能问答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赣服通
支付宝扫一扫
政务服务
投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