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谋划 创新举措
赣州科学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
赣州地处南岭、武夷山和罗霄山脉交会地区,是赣江、东江源头,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赣州科学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
近年来,赣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谋划,创新举措,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着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全市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由2016年改造前的3.61立方米/亩提高到目前的5.25立方米/亩,增长率达31.4%。2022年,赣州市林业局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科学规划 系统思维谋篇布局
早在2016年,赣州立足全市森林资源实际,做出十年改造1000万亩低质低效林的决策部署。蓝图一旦展开,落子便坚定不移。近年来,该市按照生态优先、多功能兼顾原则,科学编制《赣州市低质低效林改造规划》,并及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积极出台年度低改实施方案,指导各地推进低改工作。赣州还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把赣江源区生态综合治理、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等纳入低质低效林改造范畴,坚持做到因林施策,统筹推进,综合运用更替改造、补植补造、抚育改造、封育改造等方式,不断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引领带动红壤丘陵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工作。
建章立制 不断规范低改实施
近年来,赣州在落实好上级有关制度规定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低质低效林改造“一个办法、一套标准、三大行动、十项机制、十个严禁”等工作制度措施(低质低效林改造管理规范及技术标准、“增绿护林”“培绿护林”“固绿护林”三大行动、市县联动等十项机制十个严禁),推动低质低效林改造规划运行。同时,赣州从严格加强改造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履行政府采购程序、严格财务管理、加强项目绩效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各地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实施质量。此外,赣州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低质低效林改造新机制,充分调动了全市造林绿化的积极性。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已累计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730余万亩。
分类施策 靶向用力补齐短板
针对不同区域主导功能、生态区位及林分类型,赣州坚持对症下药、分类施策,采取合理建设方式逐步推进。对境内昌赣、赣深高铁以及厦蓉、大广、宁定等三横三纵六联高速公路沿线实施“四化”(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提升森林质量与提升森林景观并举,着力调整树种结构,加强林缘补植,提高生态景观效益。对赣江、东江源头及饮用水源地实施“净水”建设,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改善和净化水质,强化土壤固持能力,实现“以绿养水、以林护岸”。对城镇、村庄周边森林实施美化建设,加强对缺株断带、林相残破的林相进行补植修复。对生态功能重要、生态脆弱敏感区域森林实施提质建设,优先改造松材线虫病发生区、高危区的马尾松林,及时清理病死、濒死木,通过补植乡土阔叶树,降低松林比例,阻断病虫害传播通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