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科技厅、省统计局发布2022年全省科技创新监测评价结果,赣州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70.66%,排位连续两年皆晋升两位,列一类市第2,是全省11个地市中唯一实现创新指数正增长的城市。
据了解,自赣州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以来,赣州市科技创新工作诸多重点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向深化改革要活力,激活科技事业潜能
为人才减负松绑。围绕市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等开展“简政放权”改革和“包干制”试点,充分下放组织单位项目管理权限,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政策资金“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为人才加权赋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明确职务科技成果收益归属和转化激励,让科研人员更有动力搞科研、更有意愿出成果、更有精气神促转化。让人才乘势而上。优化强化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科技新政享受对象首次覆盖驻市高校院所,充分释放科研人才活力。在全省率先推动地方科技立法,起草《赣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为人才在赣州干事创业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向创新资源要引力,提高人才工作势能
战略科技力量加速集结。省内唯一大院大所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基本完成筹建;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稀土全国重点实验室列入中国科学院组建序列并已启动筹建;新药创制、有色金属两个领域列入“十四五”省实验室布局。2022年,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发布200个岗位,吸引2500多人参加面试;今年全国重点实验启动建设后,发布80个岗位,5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参加面试。人才创新载体加速集聚。引进设立赣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赣州市工业数字研究院、通用人工智能(赣州)研究院,推动赣州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自主培养“国家优青”2名,在全省率先实施“科创飞地”“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柔性引才模式,建立市内“外科创飞地”70余个,引进周末工程师340余人,服务企业200余家,入选全省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地区典型案例。科技创新主体加速壮大。2020年至2022年,独角兽、瞪羚企业从28家增至49家,增长75%;科技型中小企业从881家增至1711家,增长94.2%;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近1000家。
向项目成果要动力,释放创新发展动能
争资争项成果丰硕。前三季度,赣州市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9项、经费支持4854万元,较2020年项目数增长67.4%;获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64项、经费支持1.6亿元,超去年全年44%;入选省级“揭榜挂帅”榜单3个,居全省前列。“双招双引”成效明显。30个科技赋能市级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完成年度投资25.07亿元、计划投资完成率78.4%。通过创新性、成长性、带动性的科技项目,不断厚植承载人才干事创业的沃土,自主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24人、市级高层次人才196人。自立自强成绩显著。2023年,获省科学技术奖23项,同比增长76.9%;入选江西省十大创新成果3项,重大科技成果熟化与工程化项目3项,均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