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建制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11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建制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指导意见
为加强我市建制镇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工作,落实建制镇污水处理费应收尽收,保障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维,改善建制镇水环境质量,根据《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税〔2014〕151号)《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20〕561号)《江西省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赣财非税〔2016〕1号)等有关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适应水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要求的污水处理收费长效机制,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污水处理领域,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二、工作目标
(一)基本原则
坚持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统筹兼顾,保障运行。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应当确保补偿污水处理厂(站)运维成本,并合理盈利。运维成本主要包括:动力费、材料费、运输费、维修费、折旧费、人工工资及福利费和税金等。同时,要兼顾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及运行维护费用,确保厂网同步正常运行。
(二)目标任务
2022年底前,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或立项建设的建制镇按程序制定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征收标准,建立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2025年底前,体现“污染付费、公平负担、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污水处理成本分担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形成。
三、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工艺规模。在设施建设前,科学确定污水处理工艺及规模,对设施规模、工艺路线、执行标准等进行分类建设,加强成本控制,确保处理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坚持“宜分散则分散、宜集中则集中”的原则,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确定处理设施的布局。鼓励选择低成本、管理简单、操作简便、运行可靠、调节性强的处理工艺。根据人口数量、地域面积、自然地理、交通条件、产业状况、排水现状等因素,并充分考虑社会发展规律、人口疏解和集散规律,按近期需要设计,并预留远期规划用地,避免规模过大造成资源浪费。
(二)开展污水处理成本监审。各地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前,应依法履行污水处理成本监审程序。对正式投入运行之日起(不含试运行)经历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及以上的污水处理运营者,应开展成本监审;对未正式投入运营及正式投入运行(不含试运行)不满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污水处理运营者,应参考相关监审办法开展成本调查。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江西省污水处理定价成本监审指导意见》(赣价成字〔2020〕8号)等有关规定开展定价成本监审,核减不应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出具成本监审报告,为科学定价提供依据。
(三)建立污水处理费收费机制。根据成本监审调查情况,按照补偿污水处理和运行成本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地方财力、社会承受能力基础上,合理制定污水处理费标准,污水处理费标准原则上应在补偿成本的水平上,并逐步调整到合理盈利,完善污水处理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征收方案(征收方案包括:征收范围、征收标准、征收方式、征收时间、资金使用管理等内容),并报上级政府审核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四)确定征收污水处理费用水量。污水处理费可随水费一同征收。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已安装水表的,其用水量按照水表显示的量值计算;未安装水表的或者水表不能正常使用的,其用水量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人均日(月)用水量可按120L(3.6m?)计算,按常住人口征收污水处理费;其他按自来水水表用量计算。
(五)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监管。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由本级政府统筹,资金征收工作责任主体为各镇人民政府,资金管理主体为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污水处理费征缴指导,在收取公共供水单位和个人的污水处理费时,可委托供水企业在收取水费时一并代征(发票中单独列明污水处理费的缴款数额),每月按时足额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不缴。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费收支的监管和指导,做好资金归集核对、结算和使用等工作,制定收支两条线的工作机制,确保污水处理费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等,不能挪作他用。
(六)创新污水处理服务费形成机制。鼓励建制镇污水处理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确定。在确定污水处理企业投资收益率时,可根据处理规模和工艺相近的污水处理企业实际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并统筹企业融资结构和借款利率合理确定。鼓励同一个县(市、区)将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盈利水平的项目打包,与污水处理企业签订合同,约定服务费标准、服务项目和质量等内容,促进污水处理全覆盖。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应牵头组织对现行污水处理运营服务合同全面开展评估并进行相应完善,切实强化激励约束,加快建立与处理水质、污染物削减量等服务内容挂钩的服务费奖惩机制。暂无第三方运维时,已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镇可参照县城收费标准进行征收。
(七)降低污水处理运营企业负担。电网企业要严格落实对执行两部制电价的污水处理厂在2025年底前免收基本电费的政策。污水处理厂(站)运营企业可根据实际用电情况自愿选择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或平段电价。鼓励污水处理企业综合利用场地空间,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各地在确定投资污水处理设施新(扩)建项目或提标改造时,应避免盲目提高排放标准,增加运营成本。
(八)积极推进污水收集效率提升。各地要加快补齐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强化管网运行维护,根据当地污水主要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鼓励各地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开展城乡“厂网一体化”污水处理运营模式改革试点,推进同步实施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管网运行效率。
(九)强化对污水处理企业监管。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排放量为300吨/日及以上的入河排污口应安装水质、水量在线监测设备,并接入生态环境及城市管理监管平台,做到时实时监控。污水处理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出水水质符合规定的排放标准,不得排放不达标污水。运营机构每年向社会公开污水处理量、出水主要指标和运营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每年3月底前依法向发改部门、城管部门提交生产运营成本、上年度服务费收支状况等相关信息,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完整准确记录、单独核算污水处理业务成本和收入,积极配合运营服务费核定和污水处理定价成本监审等相关工作,客观如实反映情况。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属地污水治理工作的主体责任,细化实化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取得实效。各级城管、发改、财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做好信息沟通和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市城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协调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定期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二)明确政府职责。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权责关系。污水处理收费应按规定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等,不能挪作他用。各地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应向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倾斜。各地在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调整到位前,应按规定给予补贴,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三)兜牢民生底线。妥善处理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与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生活的关系。各县(市、区)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对困难家庭不提高或少提高征收标准,或者在提高征收标准时,通过相关救助和保障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四)做好宣传引导。各县(市、区)要切实做好污水处理收费的宣传引导工作,将宣传工作与政策制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向社会解读征收和调整污水处理费对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参与度,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逐步提升居民节约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付费意识。
(五)强化征收执法。对应缴而不缴城镇污水处理费的单位和个人,由各地征收责任主体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按照法规加收滞纳金,并按《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1号)第五十四条规定,进行相应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