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赣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赣州市城市管理局202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赣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4年3月22日
赣州市城市管理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总的工作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纵深推进“三大战略、八大行动”,积极践行“城市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理顺一套“一委、一办、一平台”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城管进社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两项活动,接续推进“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城乡环境整治、园林绿化美化、干部素质提升”五项攻坚行动,奋力谱写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崭新篇章。
一、理顺一套机制,构建城管委高效运行机制
(一)释放“指挥棒”治理效能。〔牵头领导:温亮浩,责任科室(单位):办公室〕
充分发挥城管委的统筹协调、牵头抓总作用,对重大事项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指挥。不断健全优化城管委运行机制,建立定期协调会商制度,研究解决城管工作中堵点、难点、焦点问题,有效形成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一盘棋”格局。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对五区的考核督查,坚持“月检查、季通报、年总结”的考核机制,强化结果运用,落实奖惩制度,全面推动城市管理各级各方责任有效落实,提升城市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水平。
(二)整合“数字化”治理合力。〔牵头领导:刘健平,责任科室(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围绕“数字城管”平台,着力打造城市治理“数字引擎”。整合市区两级城管、公安、交通、环保等职能部门,统一纳入数字城管的处置单位,探索建立“多网合一、一网多能、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推动“各自为战”向“整体作战”转变。不断提高“数字城管”的智能化程度,深入挖掘大数据潜能,加强数据分析研判应用,提高城市管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发现”,推动实现城市“治理”向“智理”的转变,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构建“全链条”治理机制。〔牵头领导:温亮浩,责任科室(单位):办公室〕
明晰市、区两级职责边界,有效发挥区级在城市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市本级充分履行行业监管和技术指导职责,加强考核督导,构建“市级统筹、市区协同、上下发力”的治理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深化“两项活动”,推动城管工作提档升级
(一)深化“城管进社区”活动。〔牵头领导:刘健平,责任科室(单位):执法督查科〕
1.强化阵地建设。督促指导县(市、区)城管部门落实专项资金,打造“社区城管工作室”,实行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和人员信息等内容上墙。在条件成熟地区试点推进“城管进小区”,让城管服务“零距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2.拓展服务内容。在执法队伍进驻基础上,督促指导县(市、区)城管部门增派市政、园林、环卫工作人员,拓展社区城管工作力量及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向社区延伸,畅通群众反馈渠道,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3.引导居民共治。开展垃圾分类、绿化管养、城管法规等专题宣传,建立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城管部门四方议事协商机制,不断提高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4.提升执法能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城管执法行为、执法程序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巩固深化“强转树”专项行动成果,重点加强法治思维、行为规范、执法技能培训并组织考试,检验培训成效,提升执法水平。持续组织执法业务跟班学习,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将学习成果运用推广,促进各县(市、区)城管执法水平整体提高。
(二)深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行动。〔牵头领导:温亮浩,责任科室(单位):园林绿化科、市园林环卫管理中心〕
1.高标准制定规划。坚持以规划引领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之中。编制赣州市中心城区相关绿化规划,利用好高架桥边侧灰色空间、城市道路红线退让范围、背街小巷等织补绿化,让绿色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使城市绿地率稳定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3%。以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规划指导城市绿化建设,持续推进城市绿化功能与品质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从“见绿”向“品质化”的转变。
2.高质量推进建设。依托“五江十岸”自然景观,大力推进“百里生态滨江绿廊”重大项目建设,结合城市公园绿地,着力打造串公园、通游园、联景点、临小区的生态慢行系统。在公园建设过程中有机融入宋城文化、客家文化、阳明文化、红色文化等具有赣南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建设一批具有赣州特色的公园,确保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8㎡,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超过90%,全力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3.高水平开放共享。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绿地服务功能,提升公园绿地均衡性、可达性、便民性。结合城市更新,释放城市存量空间,建设居民身边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生态空间新需求。坚持统筹好“开放”与“管理”的关系,建立与公园开放度相匹配的管理制度,成立技术保障、巡查养护队伍,全面加强绿地共享后养护管理、秩序维护,特别是加强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确保保护率达到100%,着力打造“有活力、有秩序、全开放”的疏朗空间。
三、推进“五项行动”,推动城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牵头领导:张健,责任科室(单位):市政公用科、市市政工程管理中心〕
1.全面完成排水专项规划编制(修编)。指导各县(市、区)全面准确摸清地下排水管网情况,针对生活污水收集率低、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不高、处理能力存在缺口等比较突出的问题,系统科学编制(修编)排水专项规划,提升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督促宁都县、石城县、全南县、于都县、安远县、龙南市、大余县等7个县(市)完成排水专项规划修编。
2.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按照因地制宜、查漏补缺、有序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考虑城镇人口容量和分布,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科学确定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规模。指导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城市和县城加快补齐处理能力缺口。2024年,建成投运市白塔污水处理二三厂扩容(4万吨/日)、赣县区城北污水处理厂扩容(1万吨/日)、全南县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1万吨/日)等污水处理厂新(扩)建项目,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万吨/日;开工建设水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5万吨/日)、沙石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南康区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首期4万吨/日)、宁都县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2万吨/日)、上犹县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2万吨/日);启动于都县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2万吨/日)。
3.不断强化污水管网收集弱项。将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作为补短板的重中之重,合理规划建设服务片区污水收集管网,确保污水收集能力。加快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消除收集管网空白区。结合老旧小区和市政道路改造,推动支线管网和出户管的连接建设,补上“毛细血管”,实施混错接、漏接、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提升污水收集效能。2024年,全市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200公里以上。
4.有序推进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根据《“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规划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推广再生水用于环卫冲洗、城市绿化、生态补水等方面,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中心城区适时启动金凤梅园及蓉江新区再生水处理站建设。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切实管控污泥运输、污泥去向等环节。在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置前提下,稳步推进资源化利用。2024年,建成运行赣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项目(二期扩建)。
5.持续推进“厂-网”一体化建设。以项目为抓手系统提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指导各县(市、区)要积极探索推行“厂-网”一体化运维模式,形成主管部门制定考核标准、企业负责实施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营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情况和截污干管(泵站)运维情况开展监督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实行按效付费,进一步压实企业责任,提高管理效能。
6.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果。督促各县(市、区)对辖区内水体进行系统再排查,强化对城市建成区所有水域、岸线的巡查监测,对新增黑臭水体要及时跟踪整治。对易返黑返臭水体要加密监测频次,完善城市黑臭水体档案,编制“长制久清”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巩固成果目标、重点任务和巡查周期。已完成整治的要开展效果评估,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确保不返黑、不返臭。
7.统筹做好建制镇污水治理工作。加快推进剩余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所有建制镇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断完善污水收集管网,进一步提升污水收集率。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工作,安装水量、水质等监测设备,建立运行台账,严禁出现“晒太阳”工程。鼓励推行政府购买服务、TOT模式等第三方运营,鼓励厂网一体化、全域城镇一体化,推进建制镇污水费征收,保障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2024年,安远县龙布镇、车头镇,龙南市九连山镇、汶龙镇要加快建设尽早投运;暂时停运的建制镇污水设施要尽快恢复运行;未安装流量计的完成安装并投运使用。
8.建立健全管网清淤普查机制。督促各地持续推进建成区范围排水管网普查以及清淤疏通,实现全市管网清淤普查全覆盖。加强对污水管网的日常维护管理,建立周期性检测评估制度。推进污水管网主管、污水支管的混错接、破损等功能性、结构性问题整改工作。督促辖区内相关单位对内部非市政污水管网进行排查整改,形成管网排查和检测评估报告,并针对性实施管网修复改造。督促赣县区、信丰县、上犹县、安远县、瑞金市、龙南市、寻乌县、会昌县等8个县(市、区)完成管网普查及清淤检测。
9.持续加强排水及处理设施行业监管。严格落实排水许可制度,从源头上规范排水行为,严格排水许可办理,严禁雨污混接乱排、生活污水直排,对未经许可、未按要求接入或偷排超排等违法行为依法处罚。加强新(改)建排水工程(设施)监管,对新(改)建排水工程的勘察、设计、图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环节严格监管,保证工程质量。严格监管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落实《赣州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运营企业的监管,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限空间要严格执行规定作业流程并实行审批制。
(二)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攻坚行动。〔牵头领导:肖九生、陈群华,责任科室(单位):市垃分办、市园林环卫管理中心〕
1.推进居民小区分类工作。重点落实居民小区“2+1”分类法,推动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配齐分类收集容器,逐步向“四分法”过渡转变。开展好“敲门行动”,落实好“一区一策”工作,循序渐进执行“开袋抽检”“混装拒收”等工作机制,稳步提升居民小区分类成效。
2.推进终端设施建设运行。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全部建成并规范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厨余垃圾处理厂,科学谋划并加快完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原位封场或异位处置,稳步推进分拣中心、大件破拆、宣教中心、主题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设施运行工作资料,逐步建立大数据、信息化台账。
3.推进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坚持“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原则,推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落实执法督查制度,压实属地主体责任,凝聚工作合力,推进工作提质增效。建立“一月一主题”宣传制度,充分发挥校园、志愿者等组织作用,以先进创建和典型案例为示范,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争先的垃圾分类工作新局面。
4.始终坚持考核督导推动。建立垃圾分类主管行业规范,健全督查考核制度,综合运用专业督导调研、第三方机构评估社会监督和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工作落实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开展评估。指导各级政府及责任单位紧盯任务目标聚焦短板弱项,科学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评估体系。
5.组织垃圾分类专项培训。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规、标准、先进国家和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先进经验以及上级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督促指导各县(市、区)负责组织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业务操作培训,每半年组织一次,学习生活垃圾分类操作规范,具体分析研究解决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攻坚行动。〔牵头领导:肖九生,责任科室(单位):市城乡环境整治办〕
1.突出重点整治。聚焦农贸集市、城中村等重点区域,加强日常管理,大力整治活禽宰杀污水直排、杂物占道堆放、建筑立面油污、无序停车、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指导各地结合农贸集市新(改)建及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提升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水平。
2.破解监管盲区。紧盯城郊结合部、背街小巷、无物业小区、闲置用地等区域,扫盲区、延触角,围绕“立面、地面、顶面、水面”抓实日常监管,开展全面摸底调查,对监管死角逐一登记整改,特别是针对存在界线模糊,职责不清的范围,纳入重点监管范围,优化调整网格化管理覆盖面,推动实现监管全覆盖。
3.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报刊、网络、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典型做法和突出成效,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激发市民群众共建共治内生动力,动员全民参与居住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以点带面提升工作热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打响城乡环境整治赣州品牌。
(四)推进园林绿化美化攻坚行动。〔牵头领导:温亮浩、张健、陈群华,责任科室(单位):园林绿化科、市市政工程管理中心、市园林环卫管理中心〕
1.制定完善行业标准。牵头制定完善园林、环卫、市政行业标准导则,牵头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扎实做好行业监管,加强技术指导,促进行业发展,全面提升全市绿化美化水平。
2.加强高架路三角梅养护。切实抓好肥水管理、植物修剪、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充分运用技术手段控制三角梅花期,力争国庆期间实现三角梅盛花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优势,联合赣州市蔬菜花卉研究所,开展三角梅种植管养技术科研,推进三角梅应用,提高种植管养技术水平,提升城市立体绿化品质,打造网红打卡景观道路。
3.夯实市政设施基础。精细化管理高架路、跨区跨江桥梁、排水管网等市政设施,创新高架路安全快速养护机制,打造全市市政设施功能与品质提升的样板。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试点建设市政设施智能化巡查管理系统和特殊结构特大型桥梁增加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全面清疏排水管网,确保市政设施的安全运行。
(五)推进干部素质提升攻坚行动。〔牵头领导:温亮浩,责任科室(单位):人事教育科、机关党委、执法督查科〕
1.强化党建引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开展常态化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务干部业务培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着力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实效,凝聚起服务城市管理中心大局的强大动力。以创建模范机关、勤廉机关为抓手,扎实开展党建质量过硬行动,推动创建“四强”党支部走深走实。找准党建工作与“125”年度工作思路的“结合点”,探索打造全员参与无闲人、全域覆盖无死角、全时待命不打烊的“三全”党建品牌。
2.加强监督执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推进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认真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巩固“三严五整”攻坚行动成果,开展专项行动大力整治作风顽疾,下大气力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注重家风家教建设,锲而不舍纠治违规吃喝收礼、与商人老板亲清不分、酒驾醉驾、赌博等不正之风,推动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
3.抓实教育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利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城管大讲堂、城管执法队伍培训等方式,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安排局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就城管领域专业问题进行讲解,组织干部职工外出参加各类学习交流、专题培训和调研考察,全面提升理论素养和专业化水平。
4.健全激励制度。加强年轻干部培训任用,畅通晋升渠道。落实好激励干部职工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职称申报推荐和高级职称专业人才工作机制,鼓励青年专业人才积极申报职称评审,全面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5.严格日常考核。严格落实平时考核制度,以干部职工平时表现和工作实绩为重点,客观公正开展考核。坚持考用结合,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问责追责结合起来,并作为调整岗位、职务、职员等级、工资和评定职称、奖励的依据。
6.优化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树立“出门就办公、上街就上岗”的工作理念,推行“一线工作法”,下最大的功夫求最好的效果,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岗位、任务明确到个人,推动各项既定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大力弘扬城管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以优良作风推进城管事业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