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生态环境局>执行和结果>工作报告

在线检阅: 搜索

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打算

访问量: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重要讲话精神,锚定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深入实施“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着力整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主动服务六稳”“六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新进步,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21项“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及32项污染防治攻坚战终期考核指标全面完成。

(一)坚决打赢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领跑全省

空气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市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4%,绝对值排名全省第二;PM10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9%,绝对值排名全省第二;优良天数比例为96.7%,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连续两年稳定保持二级达标,辖区内县(市、区)全部达到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实现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双“100%”,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未出现劣V类水,全市地表水断面水质指数排名全省第一。土壤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全市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16.8万亩,实施比例102.8%基本完成了全市34个重点行业、企业地块采样调查,初步掌握全市工业用地土壤质量状况。

(二)铁心硬手抓整改,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实现突破性进展

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需限期整改的24个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需长期坚持的17个问题全部达到时序进度;交办属实的415件信访件已全部解决。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需限期整改的51个问题,已完成50个,1个达到序时进度;需长期坚持的9个问题均达到序时进度;交办属实的617件信访件全部解决。迎难而上、聚力攻坚,啃下了一批难啃的“硬骨头”市一水厂与二水厂、龙华江水厂取水联通工程全线贯通;瑞金、会昌已完成瑞金万年青水泥厂防护距离内户居民搬迁;赣县红金工业小区相关企业全部搬迁(拆迁)到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审计反馈的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7个排口、部分农村水电站未批先建等2个问题顺利解决。专项整改得到上级肯定,蓉江新区赣南医学院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整改等7个事例编入《全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典型案例汇编》,作为先进整改经验供全省交流。

(三)开拓创新示范,绿色生态优势更加巩固

赣州市获评“2020年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寻乌、石城分别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信丰、上犹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崇义县)、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个(崇义县、寻乌县)、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大余县丫山景区、石城县)、省级生态县2个(全南县、石城县)、省级生态乡镇115个、省级生态村161个。

(四)着眼长远基础,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构建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点火运行,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投运,17座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275座,瑞金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56个、空气自动监测站51个东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首轮项目完工75个,第二轮试点项目启动实施。

污染源普查获评全国先进。基本实现全市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发放排污许可证2885张,组织排污许可登记12271家,完成33个行业排污许可清理整顿。《赣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正式颁布实施最终划定管控单元232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37个,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5.9%;重点管控单元150个,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8%;一般管控单元45个,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8.3%。

(五)主动服务促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有为有效

统筹兼顾、精准施策,积极发挥生态环保的引导、倒逼作用,出台《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64条措施》,从政策层面提升服务“六稳”“六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工作实现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废水收集处置100%全落实,未发生医疗废物、废水导致的二次传染事件;坚决守护“水缸子”,增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余氯监测指标,加密监测频次。制定实施环评审批、环保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对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消毒液等41个项目开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对生猪养殖等46个民生项目实施环评告知承诺,379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做到“无事不扰”。举办“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9次,接待企业573家、解决了环保实际问题611个;举办“服务群众接待日”活动3次,接待群众113人次,受理事项89件,全部办结。

主动融入大局,助力全市重大战略实施。成功争取将有色金属矿山开发(包括稀土矿山开发)、火电站、运输机场、高速公路、有色金属冶炼、线路板等省级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赣州支持开发区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将市级相关生态环境管理权限下放相应开发区成功争取在新修订的《国家危废名录》中将钨渣水泥窑处置明确列入豁免管理,研究制定了2项钨渣处置地方标准,并启动钨渣“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试点,解决了制约钨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协调解决瑞梅铁路、赣州港等特重大项目规划环评审批,指导赣州市稀土集团开展无铵试验和变更环评审批,全年环评审批或登记项目3478个,涉及投资超过3615亿元。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奋力向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远景目标迈进的起步之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思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求和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为目的,以“三个治污”为工作方针,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着力整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推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攻坚力度延伸攻坚深度、拓展攻坚广度,出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推动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协同控制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污染协同治理,推动赣州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实行“五气”同治,深化五区联防联控,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保持二级达标,各县(市、区全部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实施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新上一批针对性的治污工程措施,大力开展超标降类水体整治,推进城市建成区小溪、池塘黑臭水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及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全部达到100%,赣江出境力争III类升为II类,水质综合指数保持全省前列。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集成与上报,持续推进农地分类管理及污染耕地修复治理,严格建设用地污染管控,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实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环境监管推进钨渣、油漆废渣的处置利用推进稀土矿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二)积极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开展碳峰值和达峰路线图研究,制定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提出重点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的政策、措施和工程项目,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低碳交通绿色建筑,实施清洁生产,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实施上堡梯田景区全省碳中和试点。进一步强化降碳的刚性举措,从严从紧从实控制高能耗、排放项目上马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建设,争取我市林业碳汇减排项目进入全国市场。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提升气候风险抵御能力

(三)着力整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安全及群众反映强烈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与转办信访整改销号双清零行动,巩固提升整改成效,以良好的成绩迎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审计、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全省生态环境警示片等上级督察检查反馈问题整改要求,压实责任、加大投入、奋力攻坚,力争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到位过半,转办信访基本解决,长江经济生态环境审计问题整改全部完成,解决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重点开展废弃稀土矿山生态修复、崩岗治理、江河源头保护修复深入实施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项目,建成第二轮首批补偿试点项目,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支持各县(、区)创建国家级、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工作,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支持石城县开展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

(五)加快推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高标准编制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保制度,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加快“三线一单”落地实施,推进实施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开展赣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国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终身追究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完善环保信用评价制度、污染举报奖励机制。谋划实施新一轮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生态云、数字环保二期等智慧监管决策平台建设。推进生态环保铁军建设,出台加强生态环境系统队伍建设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区)生态环境机构上收,完善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干部人事经费管理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工作考核等方面管理机制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市县两级生态环境执法、监测机构联合行动、联合培训机制

(六)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生态环保引导、优化、促进和倒逼作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全市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统筹协调使用重金属总量,主动服务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大战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长期化、制度化,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接待日和服务群众接待日,积极做好“六稳”“六保”服务工作。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严厉惩处主观恶意、后果严重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坚决不搞环保“一刀切”,审慎采取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措施,对“初次违法且危害后轻微并及时改正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行首违不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