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15日,赣州市南康区以全省和美乡村村BA总决赛活动为契机,开展了《地名管理条例》宣传活动,活动在主会场大屏幕播放地名宣传海报、悬挂横幅,并大力推介“乡村著名”小程序,对100余个乡村道路街巷和兴趣点等地名信息采集上图,推动地名服务观赛出行、推介经济产业等能力,参与人次超2200万,大大提高南康地名的知晓度,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乡村地名管理服务的获得感。
近年来,南康区深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以地名采集上图、传承地名文化、“地名+”融合发展为抓手,打造了唐江镇、龙华镇、龙回镇等省市级示范镇,以点带面推广地名工作成效经验,持续激发乡村地名活力,为乡村发展增添新动能。
一、加快地名标准化处理,规范乡村地名坐标。一是补齐乡村地名信息化短板。发动乡村组力量,对全国地名信息系统中,乡级区划、村居自治组织、道路街巷等800余条地名信息修改完善,并新设道路标志牌191块,用“新路牌”定位“老坐标”,为乡村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地名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与旅游,提供了标准地名支撑。二是加快地名采集上图。以村BA、乡村音乐节、美食节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地名知识宣传,广泛动员网格员、志愿者、农户等社会力量,自主采集上传民宿、商铺、种养基地、农家乐、快递物流点等惠农助农兴趣点,推动地名服务与物流下乡、农村电商建设、智慧旅游、山货进城等深度融合。目前三个试点区域均已完成地名数据采集上图工作,共采集地名数据234条、兴趣点数据166条。
二、深挖地名文化,助力乡风文明建设。一是讲好地名故事。在乡村著名行动中,南康区依托村史馆、古村落、红色名村、历史文化街区等阵地资源,纳入乡村地名保护范围。区政协组织各界委员汇众智,就历史街区、红色名村等文化保护召开专题协商,深度挖掘乡村地名故事,涌现出了“唐江故事”、“横寨唱船非遗民俗文化”等乡村故事,成为展示新农村文化的生动窗口。二是提升地名文化底蕴,通过部门推荐、邀请离退休老干部、区外市内聘请等方式公开征集地名专家11人,组建南康区地名专家库,充分发挥地名专家专业咨询、地名论证、技术支持等作用,提升地名命名文化内涵。目前,地名专家已参与全区180余条乡村道路命名更名工作。三是广泛宣传地名文化,编纂了《南康区地名志》、《南康区行政区划图》、《南康区标准地名图集》。整合龙华腊树爱情打卡点、龙回镇坪沙村布谷寨体育公园等资源,设置了100余块各具特色地名标识牌,并通过举办集体婚礼、相亲联谊、集体颁证等婚俗新风活动,推动形成了“爱情+旅游+产业”甜蜜经济,探索了地名助力乡村移风易俗新路径。
三、创新地名应用,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一是创建地名标识产业品牌。“木匠之乡”“天下家具第一镇”“中国实木家居之都”……这些都是南康区地名标签。“南康家具”作为全国首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命名的工业集体商标,品牌价值突破700亿元。“南康木匠”获评全国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二是优化地名服务模式。依托经济产业优势,探索建立“地名十低空经济”、“地名十电商”“地名+农产品”等模式,发挥地名管理联席会议作用,整合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文旅等行业部门资源,将龙回公主岭国家航空飞行营地、龙岭电商共享供应链、横寨非遗酒酿辣椒等乡村产业品牌宣传融入地名元素,培育打造一批“国字号”“乡字号”“土字号”公共品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