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农业农村局>新闻发布

在线检阅: 搜索

田畴沃野起欢歌——赣州推行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纪实

访问量:

盛夏时节的广袤乡野上,一曲曲丰收之歌正在田间地头唱响。机声隆隆,稻香阵阵,刚收获的水稻堆成座座小山,在阳光照射下金黄耀眼。在赣南大地,农业生产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大托管”服务改革,不仅让农田焕发出新的活力,更让农民朋友收获了满满的希望和丰收的喜悦。

去年以来,我市把解决好农民放心托管、村集体主动托管、经营主体愿意受托管问题作为突破口,通过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创新实践“一引领、两委托、三助力”工作模式,提高了耕地连片化、种植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水平,实现了土地和服务规模化经营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子。

加强示范引领,把好“大托管”方向

“机械可以直接到田里,水源管理也更方便、更有保障,原来没有人愿意种的‘望天田’成了抢手的‘香饽饽’。”近日,在兴国县江背镇澄龙村,村民谢家香指着一片稻田说。

今年以来,兴国县积极推行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试点,村集体牵头将农户土地统一托管后,再托管至农业经营主体,有效破解了农业生产劳动力、品种、技术、装备、服务等制约瓶颈。

为破解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存在的土地细碎化、经营分散化等问题,我市各地立足自身农业资源优势,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试点,通过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种粮大户和能人,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改造升级,有力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2024年,我市将“大托管”服务改革纳入市委改革开放行动12项重点改革事项之一,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力争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目前,我市已遴选出“大托管”试点村1665个,累计托管土地122.51万亩。

农业生产“大托管”,“托”出了新活力,“管”出了新效益。“农业生产‘大托管’对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等环节予以重新组合优化,减轻了用工成本,通过延伸加工、打造品牌等服务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调动经营主体种粮的积极性。”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许太强表示,接下来,赣州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大托管”服务体系,加快农业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因地制宜,提高“大托管”服务能力

走进定南县鹅公镇穆湖村,只见一块块“巴掌田”被抹去了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界限,变为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方块田”。

“以前田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坑坑洼洼,农机下田很不方便。”站在新建的水泥机耕路上,对比往昔,种粮大户龙飞不禁感叹,“现在这路既宽敞又干净,开着农机就像在马路上跑,心情完全不一样了。”

穆湖村的变化是我市改造高标准农田,提高“大托管”服务能力的生动案例。我市积极推行“小田变大田”改造,将“一户多块田”变成“一户一田”或“多户一田”,适当打破田埂,开展机械耕种。实施水利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加大山塘、蓄水池、提灌站和引水管道等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已推行“小田变大田”改造面积41.34万亩。

全程全面机械化,农业跑出“加速度”。我市紧盯关键薄弱环节,遴选推介赣南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落实省对插(抛)秧机购置的累加补贴政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对机育秧、机插等农事服务环节给予作业补助。目前,已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1个,机械化育秧中心257个,单季育秧能力达109.55万亩,实现早稻机械化种植率达50.98%。

实施稻谷烘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引导各类主体添置谷物烘干机,分步解决当地粮食生产所需,努力实现烘干能力镇域间相对均衡。市级对符合条件的烘干机、榨油机等农机具实行重点推广农机具购置补贴,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对粮油烘干中心建设、油菜籽加工能力提升等给予用地、项目、金融等支持。目前,我市已建设401个稻谷烘干中心(点),今年新添置稻谷油菜兼用烘干设备47套,有效缓解了农村晒谷难题,减少了粮油产后损耗。

强化要素保障,筑牢“大托管”基础支撑

盛夏风起,金穗飘香。在信丰县万隆乡立新村的稻田里,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穿梭作业,一茬茬水稻被源源不断卷入收割机里,割稻、脱粒、吐秆一气呵成。近年来,该县积极提升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为水稻育秧、插播、收割、烘干和仓储提供全流程服务,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依托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机械化育秧中心,我市积极组建乡村“大托管”服务中心、农机作业服务队等,共同承担农资集采、协助田地整理、统一种植品种、提供技术指导、对接保险服务等工作。依托农投公司等国有企业,搭建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平台,为“大托管”提供土地流转信息、线上线下交易等服务。

同时,我市把“大托管”工作与推动粮食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规定,积极整合相关资金,重点支持“大托管”试点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大托管”示范基础条件。目前,已整合中央、省、市资金共计2.8亿元。针对农业生产“大托管”特点,积极推行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将所有县(市、区)保额均提高至每亩每季1100元,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稳定种粮信心。今年以来,全市水稻完全成本保险投保农户13.01万户,投保金额6414.7万元。同步实施省级农业巨灾保险试点项目,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鼓励各银行保险机构深入挖掘农业保险保单的增信融资功能,推广“农保贷”业务,推出与“农保贷”业务相衔接的专属信贷产品,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实行利率优惠,解决“大托管”服务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累计为“大托管”服务经营主体发放贷款949万元以上。

延伸服务链条,提升“大托管”产业价值

烈日下,连绵稻田更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赣县区中塘村的高标准农田现场,记者见到巡护员肖国洲时,他正在水稻田周边巡护。

“打开‘田管家’App,点击‘开始巡护’,系统会记录我们巡护的路线和范围,一旦发现问题,点击‘问题上报’,有些问题会自行处理,不能自行处理的选择‘经费处理’,后续会有人来维修。”肖国洲拿起手机,耐心地向记者讲解起“田管家”的使用方式。

依托现有“田管家”信息平台,赣州以县为单位开发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电子证照系统,明晰承包地四至和空间坐标信息,方便农户查询托管信息。目前,1289个试点村已发放承包地电子证照,覆盖56.47万户农户219万亩承包地。运用“嘟嘟农机”“农事托管服务系统”等APP,实现线上下单、自动派单、人机管理等远程托管服务,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农业政策、农资农机等各类信息,“一键”选择深耕深松、工厂化育秧、烘干仓储等所需托管环节。

既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我市重点支持试点村优质农产品生产企业与京东、阿里、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以及华润、盒马等商超餐饮合作,推动农产品进驻销售,做大做强网络销售额。目前,全市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16.09亿元,76个试点村农产品进驻高端商超、餐饮企业,进一步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引导试点村建设富硒、绿色、有机大米等优质种植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中国好粮油、江西好粮油等品牌,提高优质稻米市场售价。目前,已有90个试点村创建了富硒、绿色(有机)大米种植基地,183个试点村获富硒大米品牌认证,培育出“于都富硒”“雩都大米”“富硒宁都辣椒”等一批知名品牌。(记者吴明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