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优势医疗资源,推动均衡布局的建议》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是发挥市级引领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院项目建设,并以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龙头,推动管理、技术、服务“三个平移”,建立7个院士工作站,引入新技术252项,两家医院三四级手术均增长8%,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577项,并在医保结算报销中予以适当倾斜;南方医院赣州医院普外科被列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辐射带动其他市级医院全面提升能力;以市人民医院、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为“龙头”,全力打造市级高水平医院“三驾马车”“三核驱动”。加快建设市肿瘤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重点的区域专科医疗高地,如市肿瘤医院重点打造肿瘤质子中心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点打造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点建设传染病重症救治中心,市妇幼保健院重点建设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进一步缓解了赣州及周边地区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等重大疾病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让疑难危重患者在区域内能够得到有效救治,减少市外转诊率。
二是加快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建设。围绕新型城镇化和县域医疗服务补短板,以国家卫健委组织国内一流医院对口帮扶17个县(市、区)综合医院和纳入“千县工程”的14个县级公立医院能力提升为契机,带动各县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增强县级医院能力,选建6家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引入国家级和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资源,实现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急救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22家胸痛中心、20家卒中中心、18家创伤急救中心通过验收,实现了五大中心县域内全覆盖,提高了急诊急救、儿科、重症、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专科服务能力。
三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围绕头疼脑热在乡镇(社区)和村里解决,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全市342所卫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有227所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市所有行政村推行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实行“乡聘村用”解决人员问题,“县管乡用”解决能力问题,“乡村一体”解决待遇问题;持续推动医技人员下派和上挂的人才双向交流,开展基层公共卫生和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订单式培养,推进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转诊服务能力提档升级。
四是完善体制机制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2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为支撑,以3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15个县域医共体、6个专科联盟等各类医联体为载体,构建临床诊疗、疑难重症诊疗、教学培训、科技研发、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功能“六位一体”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深入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试点,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采,降低群众费用。依托“5G”网络、云中心、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网络平台,推行“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医疗”等试点服务,完善赣州“看医生”掌上医疗平台,发挥信息化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柔性引进行业顶尖人才;建立在粤、在沪、在京医学专家智库,全面提升市域内重症、肿瘤、心脑血管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能力,推进医学技术、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更新,紧跟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改革人事制度,全面推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全面推行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两家医院“四大中心”(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建设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创伤急救四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建设心血管系统疾病、肿瘤、肾脏病、老年病四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六大专科”(其中,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建设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普外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创伤急救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建设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胸外科、肿瘤科、肾内科、老年科)建设进度;进一步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和“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在医疗服务能力、资源整合共享等四方面11项重点任务上加强对县医院建设的指导,充分利用赣州籍在京、在粤、在沪医学专家团,以及我市与深圳、郴州等发达地区对口帮扶的契机,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与我市公立医院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从专科规模、医疗技术、诊疗模式、管理方法等不同角度,持续加强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促进临床专科能力提升、临床技术创新性研究和成果转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
赣州市卫生健康委
2023年7月3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