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经开区越来越有‘家’的味道了。”家住湖边镇梨园村的张卿明房屋被征收后,搬进了位于工业园区赣港康居社区新家,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夫妻俩每月收入近7000元,出门就是菜场,上班只需骑车10分钟,孩子上学只需5分钟路程。
如今在赣州经开区,越来越多的人像张卿明一样过上了新生活,这得益于赣州经开区产城融合工作的不断推进。着眼打造全国闻名的产城融合创新示范基地,赣州经开区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产促城、以城促产,主导产业茁壮成长,城市张力、吸引力显著增强,日益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去年,该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财政总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抓好规划设计 推动项目落实
“新发展理念贯彻得越彻底,产城融合推进得越顺利。”赣州经开区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从“纸”上做文章,下大力气抓好城市功能和产业规划。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先后组织编制了《赣州经开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以及蟠龙公园等一批高品质城市设计和公园的规划设计,基本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一座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城跃然纸上。
践行新发展理念,还体现在项目建设上。“从资金支持到人才引进、再到引进配套产业,经开区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高质量的服务。”回忆起企业发展历程,去年已做到全国行业前三的孚能(赣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十分感慨。
为带动产城融合,赣州经开区实施一个片区一个指挥部一支建设队伍的推进模式,推动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去年,该区还创造了凯马汽车等项目一年内签约、开工、主体建筑封顶的“赣州速度”。同时,安排221名科级以上干部挂点联系425家企业,共解决870个问题,为企业减负10.33亿元。这些措施的推进,凸显了经开区宜业宜商的城市吸引力,去年该区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9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
以平台为抓手 壮大首位产业
加紧平台建设、壮大首位产业,是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赣州经开区更是举全区之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城建设,不仅成立指挥部,同时从机关和各个乡镇抽调了300多名干部奋战建设一线。实施全货币化征收安置政策,引入第三方测绘机构对土地房屋进行精准测绘,项目推进十分迅猛。目前,汽车城已有11个工业项目落户,总投资达533.25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园、物流园区等战略平台也在加速搭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和建成运营的科技孵化器有18家,新增国家级3家。仅赣州国际企业中心入驻企业就达275家。一座产业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着眼宜居宜业 提升城市活力
能否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关乎产城融合发展的后续动力。为此,赣州经开区不断加大投入,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目前,建成城区面积增加12.22平方公里,绿化率达40%,城镇化率达68%,成功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新建学校32所、医院3所,新增道路56公里。
夜晚的赣州经开区杨坑西城广场热闹非凡,黄金大道及周边的几条道路两侧停满了私家车,人行道上行人三五成群,热闹不已。西城广场是一家集购物、餐饮、金融、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为周边近百家企业的员工和附近居民提供综合性服务。常来休闲的产业工人何建民说:“原来说起工业园,大家都不愿意来这里上班,现在这里已经像一个小城市了,非常便利。”
目前,赣州经开区城市人口已从25万人增长到35万人,各类市场主体从业人员近8万人、注册资金近60亿元,建有汽车、水果、建材等7个专业市场,物流企业超200家,总吨位、仓储面积、税收总量居赣州第一。赣州经开区内金融机构达25家,发放贷款总额列赣州第一。
自此,赣州经开区已经由单一的工业园区变身为功能较为完备的宜工宜商、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