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科学技术局>执行和结果>建议提案办理

在线检阅: 搜索

关于发挥人才在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中作用的建议

访问量:



关于对市政协次会议第22

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农工党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人才在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中作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首先,非常感谢对科技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结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和人才引进措施。为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先后制定出台市“人才新政30条”“补充措施18条”以及系列配套政策。鼓励各界人才在我市创新创业,人才根据层次、类别不同,分别给予无偿资助、人才津贴、子女入学、配偶随调、住房优惠、家属安置等政策,“本土新培养人才达到引进人才标准的,同等享受引进人才待遇”“驻市高校挂职我市也可享受人才特殊津贴、苏区之光人才工程”等政策。2021年以来,引育产业领军团队31个、高层次人才700余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9000余人,新增高新企业234家、科技型企业1147家,获评独角兽和瞪羚企业21家。

(二)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年初,市科技局牵头制定的《2022年赣州市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将从战略科研平台、产业创新平台、飞地科研平台、智力工作平台等方面强化平台。一是强化战略科研平台建设。通过战略科研平台引进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高标准推进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建设,加快完善周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创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稀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平台,谋划筹建“双一流”高校稀土学院。二是强化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企业科研平台引进培养一批高端工程师,建立创新平台动态评价和择优支持机制,提升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强化飞地科研平台建设。通过飞地研发平台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为赣州所用,研究出台了《赣州市“科创飞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在深圳、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建设“科创飞地”。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对接与合作推动中国创交会成果转化(赣州)基地见实见效。四是强化智力工作平台建设。通过智力工作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助力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等智力工作站作用,推动全市20个人才产业园提档升级,打造按需求人、以产聚才、靠缘引才、错位抢才、刚柔用才、人尽其才的人才生态。

(三)实施科技开放合作推进工程。一是深度对接大院大所。年初,市科技局牵头起草制定的《2022年赣州市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落实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各分院的科技合作,积极对接工信部电子一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技开发院等科研院所在赣州设立分支机构。二是以“赣州市科技大市场”搭建政产学研需求桥梁。20201030日,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赣州科技大市场的要求,通过实地考察和招标程序,与厦门科易网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赣州科技大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项目合同》,合作建设赣州科技大市场,并于202012月底建成运营。截至目前,赣州科技大市场共挖掘企业技术需求209项,同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精准匹配需求,对接全国高校院所资源,开展了线上视频会议、线下实地对接等形式对接工作300余次,对接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清华柔电院、华南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南华大学、河东博士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及技术服务商77家,达成了合作项目32项,合作金额5032.88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结合提案中所提建议,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市委组织部正在起草出台《关于加强与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把赣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意见》,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围绕“1+5+N”产业集群,更新完善我市人才政策和分类目录,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

(二)进一步做好科技选派员选派工作。为引导科技人员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加快推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建强用好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激活驻市、市属高校院所服务地方科技创新活力,2021年,市科技局启动了工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从赣江创新研究院选派了余运波等36人,江西理工大学选派陈德海等22人,共计58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线下技术帮扶活动。2022年,我局将继续做好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进一步建立信息沟通联络机制。一是做好产业技术需求征集工作。为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了解掌握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聚焦我市优势产业及延伸的重点产业链,面向市内企业收集本行业、本领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组织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推动技术成果对接合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建立科技人才信息库。为做好科技人才“引育留用”,激发社会创新活力,让科技创新成为赣州发展的“最大增量”。20221月,市科技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科技人才工作的通知》(赣市科发〔20222号),以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校院所、医院为重点,建立在赣科研人员库、乡友科研人才库。由专人负责每月更新收集台账信息,并对人才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负责,实现对辖区内科技人才的动态化管理、精准化服务。

(四)进一步探索柔性引才模式。一是积极探索科创飞地建设。为构建融湾开放新格局,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2022315日正式出台了《赣州市“科创飞地”认定管理办法》(赣市科发20228),目前正面向全市各县(市、区)征集科创飞地建设需求,下一步将正式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和通知文件。二是积极探索“周末工程师”制。为解决企业科技人才“引不到、留不住、养不起”问题,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正在准备出台《赣州市“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管理办法(试行)》,拟引导驻市高校院所、产业园区建设“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吸引粤港澳大湾区等周边发达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以技术培训、课题研究、挂职兼职、项目攻关、业务指导等形式,利用周末等节假日或业余时间来赣创新创业。每引进1名服务次数(时间)和成效达到规定条件的“周末工程师”,由市财政给予驿站2万元奖励;单个驿站每年获奖补,由市财政给予不超过100万元,专项用于“周末工程师”交通保障、餐饮住宿以及办公管理等开支。

(五)进一步实施硬核技术支撑工程和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推动科技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有力有序推动创新攻关,在《2022年赣州市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筛选制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急需攻克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在稀土材料内禀特性与材料基因、中重稀土资源绿色采冶、新一代稀土永磁材料、特种稀土新材料等领域实施5个左右“揭榜挂帅”项目。二是组织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工程,组织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推动“1+5+N”产业上下游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支持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稀土集团、江西理工大学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省级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2022331日,市政府与上述三个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合作协议。

(六)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年初,市科技局牵头制定了《赣州市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赋能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赣市府办字202212),围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区域创新活力、推动创新要素集聚等方面制定了政策措施。

(七)进一步实施科技开放合作推进工程。合作共建研发机构,统筹科技专项资金,支持校企、校地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推动本土高校与本地特色产业精准对接。鼓励本土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基础研究,支持科研人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快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赣南苏区食品创新研究院建设。

今后,市科技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速汇集科技创新资源,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推动赣州建设区域性科研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贡献科技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也希望您继续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市的科技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