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植绿增绿”,优生态、美环境。组织开展2023年义务植树活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植树,全县参加义务植树人数5805人次,完成植树9.1万株,植树面积0.105万亩。扎实推进2022-2023年度低质低效林改造,完成更新造林3.8万亩、抚育改造2.35万亩、封育改造3.98万亩。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悬挂宣传标语40余条,发放保护倡议书3000余份。对全县1612株古树名木进行建档挂牌,实施分级保护管理。开展困难立地生态修复试点,在兴国南收费站实施困难立地生态修复试验30亩。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合作,在兴赣高速沿线困难立地实施生态修复100亩。
二、聚焦“护绿管绿”,治源头、强监管。抓实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建设,落实“森林督查”违法图斑整改销号。至2023年,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保持144.0521万亩,天保林面积66.1535万亩。召开县级总林长会议,发布总林长令,完成森林督查变化图斑核查449个,查处违法图斑20个,整改销号11个。督导全县1787名生态护林员巡山护林,加强“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系统”管理,上线率提升至95%以上。全力以赴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除治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16.54万亩、疫情小班515个,清理病枯死22万余株,实施打孔注药15万剂,结合低质低效林改造林相6.23万亩,潋江镇为全市首批疫点拔除乡镇,均村乡如期解除重点乡镇管理。夯实森林防火基础,更新乡镇应急救援运兵车22辆,机具运输车2辆,为国有林场配备防火专用车2辆。全县专业森林消防队员从去年的63人增加到120人,10人以上应急小队实现303个行政村全覆盖,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1万亩。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强化县林政管理稽查大队办公设施,设立询问室、调解室、装备室和档案室,建立执法人员公示牌,安装询问录音录像系统,保障执法用车2辆,统一配置执法工作制服20套,先后配备笔记本电脑3台、便携式打印机3台、执法记录仪10部、无人机2台。
三、聚焦“活绿用绿”,兴产业、促发展。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完成油茶新造高产林1.8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2.9万亩,新建优质高产油茶种植基地12个、面积1.9万亩,在隆坪乡兰溪村新建1个万亩观光油茶林。推广种植“太秋”甜柿,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技术支持,完成“太秋”甜柿种植3000亩,年产值约3000万元,实现“一亩山、万元钱”。发展毛竹产业,积极推动均福山采育林场1.1万亩毛竹林经营权竞拍经营,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0.36万亩,笋竹两用林0.16万亩。发展林下经济种养产业,种植黄栀子、枳壳、茯苓等中药材2.3万亩,试种植香料树种无患子0.12万亩,林下经济发展面积位居全市第一。赣州绿智苗木有限公司均村乡长教村基地选送的太秋甜柿参加2023江西森林旅游节林下成果展。
四、聚焦“兴绿享绿”,惠民生、增福祉。保障用地需求,助力重点项目建设,报批林地11宗38.6163公顷。积极开展小微湿地建设,成功申报高兴镇文溪村、崇贤乡贺堂村、崇贤乡齐分村、龙口镇留村、龙口镇嶂下村与兴江乡陈也村等6地为我县2023年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建设单位。完善优化审批业务流程,缩短行政审批时效,将林木采伐许可等9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安排专人驻守,实行“一站式”办结。委托乡镇办理农民采伐自留山及个人承包的集体山林蓄积15m?(含15m?)以下的人工商品林采伐许可,授权乡镇开展农民建房占用林地现场踏看。加快潋江国家湿地公园基础提升,投入资金220万元实施湿地保护修复67亩,建立了以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3个大气自动监测站、3个噪声自动监测站、3个土壤自动监测站、49个动植物视频监测站、27块高清监测数据展示板及1套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为主的湿地科研监测系统。
下一步,兴国县将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生态优势,加快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力促“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守牢生态安全底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秀美兴国”林长制升级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