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体育局>执行和结果>工作报告

在线检阅: 搜索

赣州市体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访问量:


一、2021年工作特色亮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聚焦体育事业发展目标改革攻坚、担当实干,较好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科学编制,合理规划。着力强化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体育综合体、社会足球场、户外健身登山休闲步道等规划建设,编制完成《赣州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及《赣州市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全省率先编制《中心城区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三个规划拟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同时推进各县(市、区)制定出台县级体育设施补短板计划,确保全面建成城市社区“十五分钟健身圈”和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

(二)聚焦目标,强化建设。全年争取各类补助项目近120个、资金达4192.3万元。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各项体育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其中,持续推进市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项目累计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19%。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已立项,拟于明年动工建设。全市新建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示范工程28个。成功打造定南足球、南康乒乓球、全南攀岩、于都冰雪、上犹垂钓赛车、大余马术户外及崇义户外等“一县一品”体育项目章贡区、崇义县、定南县等地成功入选2021年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评选名单。

丰富赛事,激发活力。全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全市体育影响力排行稳居全省前列。2021年市体育局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并代表全省参加表彰大会。一是举办有影响有规模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500余场,服务健身人群超500万人次,创新创特打造赣州市首届云上运动会,推出“体育惠民卡”,参与关注人数过万,深受广大健身群众好评。二是体育社会组织持续壮大,新增体育社会组织7个,全市各级成立体育社会组织累计达541个,成立市级体育社会组织行业综合党委,体育社会组织基本实现“党建入章”。三是编制完成《赣州市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四是全民健身人数逐年增长,体育人口比例达38.1%,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96.7%,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强化举措,提升实力紧紧围绕备战2022年第十六届省运会,促融合、强赛事、创品牌,全市青少年竞技体育实力得到有效提升。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工作重要举措及精神,深入开展体教融合调研工作,提炼分析各地经验做法,成功打造于都、定南等体教融合发展示范县,我局及于都县在全省的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我市三个典型案例被省局推荐至国家体育总局,占全省推荐案例三分之一二是全年举办承办了新长征杯”全国体育系列赛、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男子组)、全省百县青少年足球精英赛及全市青少年锦标赛等十余项大型竞技体育赛事。积极组队参加全国、全省体育赛事,我市代表江西省参加全运会共23人,成功斩获3个第三名、9个四至八名的好成绩。三是“一县一品”特色项目发展势头强劲。成功打造了定南足球,章贡区游泳,南康区乒乓球,于都水上、射击、冰雪,全南攀岩等县级体育特色项目。

(五)打造精品,壮大产业。着力走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培育体育产业基础,运动休闲、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业态稳步发展。一是全年申报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项目)5个,淦龙集团有限公司获评省级示范单位,赣县区大湖江特色帆船小镇获评省级示范项目。二是申报省级示范健身步道13条,其中6条步道获评省级示范步道,每条步道获奖励资金100万元。三是积极组织大余、全南、于都、瑞金等地申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景区,其中瑞金市红区运动休闲旅游线路、于都县新长征红色之旅体育旅游线路、获评全国十佳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大余丫山旅游度假区获评全国十佳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五龙客家风情园获评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四是截止11月,已超额完成年度体育彩票销售任务,销售额达12.45亿元,并荣获全省“体育彩票工作先进单位”。

(六)加强党建,改进作风。一是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打造“十个一”特色活动,推出党史宣传教育专栏,举办形式多样文体活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培训、党史专题党课、国民体质监测、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二是抓好中央、省委专项巡视反馈的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作风建设、“大清仓、大起底”等整改工作,坚决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建设顽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持续打造“五型”政府机关。精文减会,为基层减负,印发文件同比下降2.5%,会议下降同比明显。三是积极发挥意识形态助推体育事业发展,在省市级各类媒体发布体育类新闻稿件达500余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发挥了体育宣传主阵地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受疫情影响,年初既定的部分体育赛事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已举办的赛事活动在规模上、层次上未达预期。二是因换届、机构调整、人员不稳定等原因,部分县(市、区)对体育项目编制及申报工作不够重视。三是全市体育产业业态布局不够全、产业链未形成,高水平体育人才缺乏。四是受国有资产划转等原因,现所属场馆仅有热身场及南门口田径场两处,且场地设施较老旧,离体校训练达标要求有差距。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突出规划引领,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推动《赣州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赣州市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中心城区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落实,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抓紧编制县级体育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二是加强与住建、城管等部门沟通协调,坚持体育用地、居住绿地与公园绿地的“三地”融合,用足用好城市“金边银角”,规划建设城市社区“十五分钟健身”。三是坚持“项目为王”,精心谋划好市本级体育建设项目,督促指导好各县(市、区)贮备和编制好2022年体育项目,争取上级更多支持的倾斜,并抓好项目的落地建设工作。

(二)扩大服务供给,推动全民健身。一是聚焦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全民健身中心、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示范工程等便民利民场地设施建设。二是用好用实新一轮苏区振兴发展扶持政策,主动对接国家体育总局等上级相关部门,争取更多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项目。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帮助定南县、崇义县及章贡区创建首批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四是举办承办更多全国性、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持续举办好8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打造“新时代·新长征”体育系列赛、客家运动会等本土赛事品牌。五是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五进”公益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体育志愿服务工作,筹办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

(三)全力参赛备战,彰显竞体实力。一是抓好备战迎战省运会工作。将备战省运会预选赛和市青少年锦标赛相结合,在赛事上突出大众项目和集体项目。持续做强攀岩、武术、射击、田径、重竞技、水上等优势项目。召开项目分析会,框定缩小省运会参赛人员范围,拟定三大球寒暑假集训计划及全市“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措施。二是持续推进体育特色体育项目发展。推动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发展重点和特色体育项目,培育更多“一县一品”“一县多品”竞技优势项目及特色体育项目。三是积极组队参加省青少年锦标赛、百县运动会、冠军赛等各项全国、全省性体育赛事,通过赛事积累迎战经验。适当增加运动员训练的负荷及强度,重点做好运动员赛前心理疏导工作。四是推动体教融合改革。推广定南、于都经验,坚持体育项目进校园,大力推进项目基地校、体育传统特色校建设,持续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项目,强化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将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融入进学校日常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机制中。五是加强体育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探索与高等院校联合共建模式,多渠道培育教练员及裁判员。六是持续推进体校改革,配备复合型教练员保障团队,突出体校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建立青训中心,构建和完善新型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和培养模式。

(四)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体育消费。一是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定南国家足球训练基地、大余丫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及即将在于都县等地实施的数个项目综合体市场化运营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社会力量进入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场馆运营、体育赛事运作等领域,打造体育项目综合体。加强与旅游、教育、文化、卫生、发改、林业、水利等部门及县(市、区)等多地多部门的沟通协同,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包装、贮备体育产业新项目。二是促进体育信息化发展。完善“赣州智慧体育”APP及“运动赣州”微信小程序建设,引入更多体育企业进驻平台,组织策划云上运动会、健身打卡等线上全民健身体育赛事,继续推出“体育惠民卡”服务,提升平台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三是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广安远等地经验,全面落实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改革创新。四是发挥体育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全面释放大余丫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示范效应,推动更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质升级,推出更多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项目)及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赛事、精品线路等。五是全力做好体育彩票销售工作,督促指导体育彩票销售安全规范管理,力争超额完成年度销售任务。六是做好2022年体育产业统计、体育场地统计调查、经营高危项目(游泳)安全监督检查等工作。

(五)持续改进作风,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全面做好六届市委第一轮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常态化整治作风建设顽疾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突出问题不断净化体育政治生态,优化体育内外环境。二是扎实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大力弘扬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华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激励体育系统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建设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模范机关三是强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结合疫情防控要求,适时在北京体育大学组织开展体育系统干部培训班。四是持续推动体育系统事业单位改革,沟通对接好市体校升格有关事项。继续加强全系统干部职工培训,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适时组织一批干部赴外学习考察培训,提升履职能力。

                                赣州市体育局

                             20211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