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市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市体育局>执行和结果>工作报告

在线检阅: 搜索

赣州市体育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访问量:

赣州市体育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八大行动”部署,以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和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两个“国字号”工程为抓手,各项工作超额完成时序进度“双过半”的任务要求。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抓好两个创建,体育改革发展势头强劲

(一)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市委深改委第一次会议精神及忠琼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明确改革事项,细化任务指标,每季度定期赴各地开展调研指导并下发通报,宣讲推广改革内容,统筹推进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工作,及时召开创建工作协调会,有效解决办赛参赛、考核评定、省队市办有关事项。截至目前,全市建有足球场地954块,提前实现足球场地万人比(0.9/万人),完成“十四五”期末任务。全市共有足球教练员1717人,足球裁判员1039人,专(兼)职足球老师1227人。我市U14女子足球队代表江西省出战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以“四胜一平”的不败战绩小组出线,获得参加第二阶段24强赛资格。央视“焦点访谈”栏目重点对赣州市深化体教融合、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二)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完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2023年赣州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任务指标》,指导督促县级梳理2023年创建任务指标。配合市广播电视台开设“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专栏,围绕创建工作动态及成效常态化开展宣传报道,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截至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3平米,举办(承办)全国性、区域性体育赛事21场次,省、市级体育赛事136场次,县级体育赛事200余场次,服务健身人群超500万,健身活动氛围浓厚。

(三)争取各方支持和帮助。积极向上对接汇报,今年以来市领导带队赴国家体育总局开展“北上”对接工作3次,多个恳请事项获得总局支持,省体育局印发《关于支持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及推动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在赣州召开支持赣州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暨支持崇义县打造全省体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工作对接会,在瑞金召开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卅”赤色体育运动会90周年暨红色体育文化发展座谈会,全方位支持赣州体育事业发展。加强交流合作,先后赴梅州、深圳学习考察,与梅州市体育局签订交流合作协议,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建立合作交流机制。

二、坚持惠民利民,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一)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上半年成功争取并获得各类补助资金共计5732.97万元,落实体育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全年计划建设体育项目122个现已开工84个,已完工34个,列入提高民生品质行动市重点调度体育项目18个已全部开工健身,有2个项目已完工。开工建设13个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示范工程、5个乡镇多功能运动场、1个体育公园项目等基层健身场地设施。市全民健身中心一期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2%,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1%

(二)强化健身设施维护。指导监督各地加强户外健身器材的管理维护工作,把户外体育设施管理维护纳入文明城市长效建设,提高社区、绿地、背街小巷的户外体育设施管理水平。依托12345热线、“问政赣州”等平台,收集群众对健身场馆、设施的意见建议50条,及时处理反馈,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的健身服务。积极推动学校场馆对外开放将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纳入全市体育重点工作,每季度定期开展督导并通报。截至6月底,全市有968所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已实现向社会开放。

(三)丰富体育公共服务。强化全民健身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育志愿者为辅的全民健身人才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市太极拳协会进入尚书街社区、市健身气功协会进入岭头上社区、市青少年武术健身俱乐部会进入赣南师范大学、市长跑协会章江南大道等开展健身展示、健身教学等20余次,为老年人、青少年、农民、妇女等各类群体讲解健身知识、开展健身展示、传授健身技能,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四)举办品牌体育赛事。围绕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目标,打响“全民健身,幸福赣州”主题,结合筹办市六运会及元旦、春节、学雷锋日、“三八”妇女节等重大节庆特点,通过线上线下形式积极组织开展了全国大学生篮球邀请对抗赛、中国自行车巡回赛(赣州站)、赣州市首届“融湾(9+2)杯网球邀请赛”、赣州市首届“融湾”赣粤闽篮球邀请赛、赣江源半程马拉松赛等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服务健身人群近500万。鼓励支持上犹县、安远县申报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省体育局已赴相关地开始调研视察。

三、优化资源布局,竞技体育实力持续提高

(一)全力筹备市第六届运动会。印发《赣州市第六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分则和单项竞赛规程》《赣州市第六届运动会经费开支标准暨财务管理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完成了啦啦操、排舞教练员培训班和网球裁判员培训班,青少年部和社会部部分项目已启动报名程序,各项目证书和奖牌已完成初步设计,吉祥物、会徽、会标等已明确。市运会社会部门球比赛、健身气功比赛已分别在兴国、崇义举办。

(二)大力支持特色体育发展。积极推动“一县一品”各项任务指标落地见效,督促县级贯彻落实好《关于明确体育“一县一品”各项任务指标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按照季度调度、年底考核原则对各县市区进行量化考核排名。大力支持定南足球、全南攀岩、石城冰球、南康滑翔伞、于都体教融合等特色体育发展,先后举办了全国攀岩锦标赛(全南)、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定南)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成功争取全省体教融合现场会在赣州于都召开,省政府副省长史可参会并作重要讲话。

(三)倾力保障队伍训练参赛。制定2023-2026年新周期训练竞赛工作计划,完善运动队参赛保障、教练员考核评定、运动员伙食管理等规章制度。开展“选星计划”,赴40余所学校开展选材,选拔运动员543人,输送11人赴省各中心和省体校训练。完成2023年度全省青少年运动员注册,注册24个大项4949人。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预赛中,赣州代表队共12名运动员获得决赛参赛资格,其中举重1名,摔跤5名,拳击6名。

四、放大品牌效应,体教融合工作全面推进

(一)全面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育与教育资源整合、取长补短、互助融合,逐步形成了“政策先行,项目进校,赛事引领”体教融合的“赣州模式”,有效构建了“学校教学、社会办学、市场促学、赛事练学”的体教融合发展新格局。上半年成功争取全省体教融合现场会在赣州于都召开,推荐我市深化体教融合和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经验做法。省政府分管领导先后2次赴我市于都、定南、龙南等地开展体教融合调研。赣州深化体教融合工作做法和定南深化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经验在中央《焦点访谈》栏目播出。

(二)加大校园体育供给。响应国家“双减”政策要求,积极开展各类青少年体育活动,推动足球、攀岩、冰雪等项目进校园,上半年举办2023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体育舞蹈(霹雳舞)选拔赛、2023年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南方赛区)等17场国家级、省级青少年赛事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奔向赛场、阳光成长。抓好体育课教学计划制定和执行,落实小学阶段每天1课时,初中阶段每周至少3课时,高中阶段(含中职学校)每周至少2课时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全面开展中小学“晒课表”活动,春学期我市共2298所中小学校按时按要求在政府教育部门所属官网公示辖区内各中小学校“体美劳”课表,覆盖率100%

(三)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推行体育项目“一校一品”“一校多项”和“一人一项”“一人多项”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延时服务等载体作用,积极构建“1+3+N”(即校园足球+跑、跳、投3项基本运动技能+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校园体教融合发展模式。加强师资培训、体育训练和赛事组织等,提高体育项目学校教学训练水平。全市共布局20余个竞技体育项目,市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单位96个,市级攀岩特色试点学校2所,每年全市业余在训规模人数达8000人以上。

五、聚焦发展质量,体育产业水平不断提升

(一)加强项目培育推荐。做好国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线路、赛事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积极培育江西定南(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大余丫山旅游度假区、上犹南湖国际垂钓基地、南康龙回飞行营地和全南攀岩小镇等体旅项目。阳明山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获评“2023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全市累计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线路 14 个,获评体育产业示范单位 (项目)10个。

(二)激发体育消费活力。完善体育场馆运营机制,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与运营体育设施,截至6月底,全市现有公共体育场馆105个,其中引入社会资本运营46个,极大提升体育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赛事经济,直接带动消费约4000万元,间接带动消费8000万元。

(三)抓好体育彩票销售。拓展体育彩票销售渠道,优化门店结构,提升渠道质量,上半年赣州体育彩票销量8.8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8.23%,同比去年增长81.65%,现有销售门店1228台,同比去年增加11台,提前完成了全年增机任务。争取了2023年全省体育彩票工作会议在崇义县召开。

六、强化安全管理,安全生产防线更加巩固

(一)打好安全生产保卫战。始终绷紧安全生产弦,以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明察暗访与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层层压紧压实体育领域安全生产职责。先后开展“春节”“五一”“端午”期间体育领域安全生产检查,组织“安全生产月”消防应急演练、市六运会竞赛项目风险评估、体育设施运行监督检查等活动。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以“安全生产万里行”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消防安全防范知识讲座、防溺水事故安全教育、组织职工观看防震减灾科普题材电影等活动,增强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二)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对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单位行政检查列入“双随机、一公开”,联合市卫健委和市市监局对游泳经营场所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列入赣州市市场监管领域2023年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计划,即将在暑期启动抽查。督促各地对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许可入驻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减制15个工作日。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期”制度,减少企业被打扰次数,为体育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三)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信用体系建设和反兴奋剂工作要求,组织人员参加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公开组)反兴奋剂工作座谈会,分批次组织开展了反兴奋剂和赛风赛纪教育专题讲座,把杜绝假球黑哨、反兴奋剂工作落实到体育赛事各环节。组织体彩管理员和代销门店经营者开展责任彩票培训,签订《江西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2023年度责任彩票及风险防控工作责任书》,强化诚信经营意识,体育领域信用监管精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局被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评估为诚信突出单位。

七、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打算

今年以来,市体育局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突出政治引领,坚持改革创新,各项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依然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二是复合型高水平体育人才不足,各地体育师资力量需加强,尤其是高水平足球教练和队员不够充足,梯队实力水平有待提升;三是全市体育产业业态布局不够全、产业链未形成,体育产业龙头企业较少。这些差距和不足,我局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下半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体育公共基础设施。一是积极调动全局“北上”对接积极性和主动性,抓好足球改革试验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向上争资争项工作,积极申报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补助地方体育事业专项资金项目。加强深圳市、梅州市等周边省事的体育交流合作,争取签订更多的体育领域合作协议。二是持续做好城市能级提升和民生品质行动工作,加快建设市全民健身中心(一期)、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健身设施示范工程和健身设施示范工程等项目。三是指导各县级做好足球场地、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及“十四五”补短板项目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和项目申报。

(二)聚力实施“六个身边”工程。一是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加强篮球场、羽毛球场(馆)、社会足球场、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乡镇多功能运动场和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二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挥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等优势,大力开展“融湾”、“全民健身日”、社区运动会等系列活动,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三是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示范作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体育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完善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四是履好行业监管责任,严格把控全市体育系统赛事活动安全等工作,常态化开展指导检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三)加强青少年竞技体育工作。一是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重点抓好三个改革任务台账的落实进度和销账工作,积极组队参加省级以上足球赛事活动,探索和师大体育学院合作抓好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材料系统的申报工作。二是全面抓好体校各项目布局、训练工作,突出抓好教练员、运动员队伍建设管理,及时解决人才梯队、项目布局、器材场地和计划措施等重点、难点问题,加快提升备战省运会整体实力。三是紧紧围绕青少年健康促进、训练、竞赛三大体系建设,发挥好体育后备人才选苗、育人、输送作用,深入推进全市的体教融合工作。四是重点做好市运会筹备工作,持续跟踪相关场馆(所)的升级改造工作,加强对市运会开、闭幕式筹备情况的调度协调,确保市运会各项工作严格按时间节点完成。

(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顺应大众健康需求,推进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鼓励大众体育消费,推动发展体育竞赛表演、运动健身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推进“运动赣州”小程序建设,持续推出“云上运动会”系列活动,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持续推出“体育惠民卡”,培育体育消费增长点。三是充分利用定南国家足球训练基地、大余丫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及即将在于都县等地实施的数个项目综合体市场化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社会力量进入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场馆运营、体育赛事运作、体育用品制造等领域,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打造体育项目综合体。四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公共体育设施、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鼓励机关、高校、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内部体育设施或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做好体育彩票销售工作。

20237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