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扎实推进美丽赣州建设行动,奋力打造美丽中国“赣州样板”。 以加快建设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革命老区美丽中国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区为契机和抓手,近年来,赣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红土大地徐徐铺展,“开窗见绿、推门见景、抬头见蓝、低头闻香”成为常态,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畅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夏日清晨,赣州城市中央公园碧湖水波荡漾、绿地草木葱茏,越来越多的市民置身其中,或锻炼身体,或漫步散心。“赣州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看着这么美的景色,心情非常舒畅。”经常来公园打太极拳的市民黄阿姨由衷地感叹道。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赣州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纵深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在大力实施美丽赣州建设行动中,我市争取省专门出台支持美丽赣州建设先行先试若干政策措施。成立高规格的美丽赣州建设行动领导小组、市落实全面建设美丽江西任务专项工作组,制定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市县两级“一办五组”工作架构。同时,推动市政府和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签订战略协议,出台实施《美丽赣州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全市“美丽建设”加速推进、“美丽步伐”铿锵有力。 抢抓先行先试机遇,我市大胆探索,建立市县乡村组五级“林长制”和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形成“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市直单位绩效考核和县(市、区)综合考评“双重考核”;推进环委会工作机制延伸下沉,率先全省建立环资审判、“检察蓝”护卫“生态绿”、生态综合执法、湿地保护联席会议等制度,持续筑牢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赣江源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成为国家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废弃矿山治理“三同治”模式、水土流失治理“赣南模式”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赣州经验”在全国推广。 坚持项目引领,建设美丽赣州。以2023年为例,我市计划实施19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9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0.7亿元,现已完成年度投资79.22亿元、占比约为72%,全年计划竣工项目99个,现已竣工30个。在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带动下,“补短板、强弱项”工作不断推进,美丽赣州建设基础越扎越牢。 2022年,我市获国务院生态文明督查激励表彰,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设区市。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赣州市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8.9%,均列全省第一。全市26个国考断面、73个省监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为100%,国考断面、省监断面水质综合指数排名全省前列,赣江干流赣州段4个断面保持Ⅱ类水质,土壤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废气处理采用催化燃烧工艺,处理效率从80%提高到95%;积极开展节能改造,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每年可减少约2000吨二氧化碳排放;实施工艺优化、设备升级、反渗透浓水回用、节水型水龙头改造等,废水回用率达到39%……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该公司于2021年达成产品碳中和,并获得稀土永磁行业全球首张PAS2060碳中和达成宣告核证证书。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我市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清洁能源低碳转型、低碳交通体系构建、绿色生活创建等重点工作,绿色转型发展按下“快进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得到厚植。 为有序推进“双碳”工作,赣州出台实施全市及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减污降碳、碳排放统计核算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各县(市、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县(市、区)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实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为严格能耗双控目标管理,赣州印发实施“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积极保障重大项目用能需求,争取吉利耀能、龙南佳纳、腾远钴业、南康爱康等一批重大优质项目能评获省批复,2022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3.7%。 在“两高”项目大清查大整改中,我市出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和违规“两高”项目清理整改方案,在全省率先完成一批能评未批先建项目整改销号。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实现全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突破30%、40%。 为加快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我市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全市累计形成新能源装机规模499万千瓦,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均居全省第一。我市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车,全市现有新能源公交车890辆,占公交车总数的77.42%。2022年,赣州获评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 与此同时,我市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工作。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低碳健步走……“绿色生活、低碳出行”逐步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共为,绿色低碳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这里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还让我们感受到了独特的客家风情,非常值得宣传推介!”近日,龙南虔心小镇迎来了一批来自香港、澳门的旅行商,在经过一天的踩线之后,旅行商们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该景区通过综合防治水土流失,推动生态农业与旅游度假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优环境、富农民、美农村的新路子,有力验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立足绿色生态这个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赣州积极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持续放大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美丽经济”,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获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充分肯定。 通过创新“林权抵押”、碳排放权质押等贷款新模式,赣州着力推动资源资产化。截至目前,全市林权抵押面积达566.13万亩、贷款96.95亿元,完成水权交易24例、占全省的34.3%,居全省第一。2022年,我市设立全省首个湿地资源运营中心,发行绿色债券3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突破435亿元。 全面打响生态品牌,启动全域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赣州获批筹建全省首个富硒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建高标准富硒产业示范基地50个,富硒产品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总数分别为1207个、868个。以赣县“指尖农业”、上犹“互联网+私人订制茶园”为代表的“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和“稻鱼(虾)”共生种植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得到推广。 在农村,我市进一步将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吸纳26万名脱贫群众通过参与生态项目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加速释放生态红利,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美丽赣州建设行动的纵深推进,赣南大地必将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土更净,人民群众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