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我市今年以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关情况,借此机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巩固成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工作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有序抓好各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纵深发展。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持续压实工作责任。一是优化调整职责清单。通过优化调整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责任主体主要职责清单》,细化了10类责任主体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县乡的日常管理职责、派出单位的跟踪管理职责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职责,使各责任主体职责更加清晰,工作更具方向性、指导性。二是强化定点帮扶工作。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派定点帮扶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十条符合赣州实际有针对性的定点帮扶措施,完成了驻村帮扶干部的集中轮换,不断提高驻村帮扶实效。创新驻村工作队管理,对驻村帮扶工作实行清单化调度考核。三是提升干部能力水平。市本级围绕监测帮扶、易地搬迁、驻村帮扶等重点工作,深入基层现场解剖麻雀,先后举办了3期“乡村振兴大讲堂”,举办了中央和省、市驻村第一书记现场交流会和全市驻村帮扶等系列示范培训班,参加全市人社系统组织开展的“就业援助工作业务培训会”,对各全市20个县(市、区)共57名就业帮扶工作人员进行了就业帮扶促振兴业务培训,有效提升了乡村振兴及人社系统干部能力水平和脱贫户技能素质。
二、不断提升监测帮扶实效。一是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做到“一月一排查、一季一报告”,聚焦七类重点区域、八类重点人群、八类重点问题,组织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户全覆盖走访排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研判,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农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帮扶举措,全市监测帮扶全部落实落细了帮扶措施,通过因户施策帮助1.33万户、5.28万人消除了致贫返贫风险。三是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推行清单化治理模式,创新推行“点长制”,在全市334个安置点全部设立了“点长”,并建成“一站式”服务窗口、爱心积分超市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三、深入巩固四项保障水平。抓好衔接政策落实,做到力度不减、政策不断。健康保障方面。积极调整优化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缴费政策,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缴费100%全覆盖,优化落实了精准防贫保机制。教育保障方面。落实好各学段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实现应学尽学。住房保障方面。加强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排查。饮水安全保障方面。持续开展农村供水动态监测排查,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四、大力保障群众稳定增收。着力开展产业、就业、创业“三业”提升行动,持续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一是发展产业“保增收”。培育和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强化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实施消费帮扶行动。深化赣深交流合作,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二是稳岗就业“促增收”。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完善政策扶持、资金奖补、就业服务等工作机制,积极树立帮扶典型,拍摄就业援助政策宣传片,全方位、多角度、精准化提高政策宣传覆盖面。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服务,确保稳定就业。积极发挥帮扶车间和公益性岗位稳岗就业作用,帮助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中的半劳动力和弱劳动力就近就业。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引导脱贫群众积极就业。三是自主创业“助增收”。引导“懂技术、懂经营”的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返乡入乡创业,并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
五、着力深化资金项目管理。一是规范资金使用。全面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与使用,分季度分重点实地核查资金项目推进情况;建立日常排查机制,及时调度通报,持续加大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占比。二是加强资金使用监管。聘请第三方全过程参与衔接资金项目监督核查,发现问题当场反馈督促整改。联合财政等7部门开展衔接资金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持续抓好资产运维。全面清查扶贫(帮扶)资产,全部完成确权移交并纳入国有资产或农村集体资产体系管理。落实公益性资产管护员,保障资产管护经费,确保了扶贫资产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持续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三业”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和扶贫(帮扶)资产后续管护、干部培训等重点工作,全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谢谢大家!
市乡村振兴局
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事情。请问赣州是如何守牢这一底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行稳致远的?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关心的一件大事。对此,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进行安排部署。我们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完善防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压紧压实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责任,严格参照江西省防止致贫返贫监测范围,加大日常排查、重点排查和集中排查力度,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7800元的农户进行重点排查。加强部门信息比对和实地核查,将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及时纳入监测帮扶范围,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开展“一对一”帮扶。严格退出程序和标准,对基本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跟踪巩固半年以上,确保风险稳定消除后再退出帮扶。二是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发挥市县巩固衔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作用,协调相关市直、县直行业部门牵头开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行动,做好农村危房改造、水质保障、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和医疗卫生基本保障等工作。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三是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聚焦脱贫群众经营性收入,落实小额信贷贴息、产业奖补等产业帮扶政策,帮助农户实现产业增收。聚焦工资性收入,落实务工就业交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帮扶车间安置、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各类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脱贫群众省外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聚焦转移性收入,落实好大病医疗补助、教育保障资助和惠农益农等政策,夯实兜底保障。聚焦财产性收入,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出租闲置房屋等方式,入股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增加财产性收入。四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结合赣州实际,制定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配套政策,将全市334个集中安置点和搬迁群众作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区域和特殊群体,大力度发展产业、多渠道促进就业、全覆盖抓好安置点配套、加强安置点“点长制”管理等,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举措,全市已纳入监测帮扶的26708户107622人,已有13259户52770人稳定消除了风险,没有出现致贫返贫现象。在全省年度考核中,赣州市连续两年获全省设区市第一名,较好推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行稳致远。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问:针对大学生的一次性求职补贴有什么条件。
1.帮扶对象:毕业学年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脱贫户家庭、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突发严重困难户家庭中的毕业生;城乡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参加职业培训并培训合格的。
2.帮扶标准:对符合相关条件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1000元,通过所在学校申请;对参加就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的脱贫人口及农村低收入人口,给予每人5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
3.补贴方式:每人补贴一次。
4.补贴程序:
(1)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程序:
每年10月由困难毕业生向所在学校提交申请资料——学校初审并公示——学校通过“亲清赣商”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报所在地县级人社部门复审——当地行政审批部门兑付发放至困难毕业生本人银行账户。
各地人社部门同步线下受理。
(2)脱贫人口及农村低收入人口一次性求职补贴程序:
脱贫人口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向当地人社部门提交申请——人社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发放至本人银行账户。
5.申请材料:
(1)符合相关条件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申请材料:赣州市困难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申请表和汇总表;学生证复印件;困难类别佐证材料和学校公示材料。
(2)参加就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的脱贫人口及农村低收入人口一次性求职补贴申请材料:职业资格证。
市住建局
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作为农村危房改造主管部门,在农村住房安全保障特别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今年以来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答:赣州市住建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体要求,通过政策引领、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筑牢农村房屋安全堡垒,切实让农村低收入群体住上安全房,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精准认定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严格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审核、部门把关的认定程序,精准认定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今年全市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75户,截至11月中旬,已全部开工,并竣工171户,竣工率97.71%。二是督促各地及时拨付补助资金。严格按照《财政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23〕64号)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验收、资金拨付。在项目开工时拨付50%资金,项目竣工验收时全部拨付,有效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建房资金问题。三是严把建房质量安全关。会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贯彻执行《江西省农村村民自建房管理办法》《赣州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推行带图审批、带图施工、建设过程“五到场”、验收资料备案等制度,确保建房质量安全。四是持续开展农村个体建筑工匠培训。采取课堂讲解、实际操作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节假日、农闲时期开展培训,提升农村个体建筑工匠安全意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多批次培训5249名农村个体建筑工匠。农户住房安全水平和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自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扎实做好农村个体建筑工匠培训,结合技术下乡服务便民行动,强化技术服务与指导,把好农村建房质量安全关,确保农村住房安全。同时,统筹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市水利局
问:我们知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解决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让脱贫群众饮水有保障,请问赣州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一是着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重点围绕脱贫地区、供水薄弱地区和脱贫户、边缘户及供水易反复人群,进行全面排查和常态化监测,今年4月份,我市开展了农村供水工程隐患排查整改,共排查整改问题85个;6月份,开展了农村供水工程季节性缺水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共排查存在季节性缺水隐患工程96处,受影响人口8.12万人。截至目前,上述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是开展农饮提档升级两年攻坚。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的保障能力,努力实现“户户通水、时时有水、处处有达标水”的工作目标,2022年5月,市政府印发《赣州市农饮提档升级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先行县建设两年攻坚行动方案》,在巩固现有农村供水成果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城市管网延伸及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提升及标准化建设、水源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27亿余元,实施提档升级项目1853个,让531万农村居民受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84.37%提升至88.77%(截止10月底数据)。三是抓实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为解决城乡供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市各地积极引进国有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与管理,签订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统一管护协议,将所有集中供水工程以及分散式供水工程纳入企业统一管理服务,实现了农村供水企业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实现了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同质同服务。同时也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管护模式,如会昌的“三化”模式、南康“1+N+2”模式、兴国“5个1”模式等,其中会昌的“三化”模式先后被水利部、省委改革办、省水利厅肯定推广。四是畅通农饮问题反映渠道。设立市、县、乡三级农村饮水监督电话和市12345业务联动平台,同步设立县级农村饮水投诉举报短号热线,建立节假日、特殊季节期间(如雨季、旱季)的农村供水值班调度制度及舆情处置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市12345平台农村供水方面的诉求量由去年的日均10件降至目前的4件以下,说明饮水舆情问题在基层得到了有效处置。
市农业农村局
问:赣州是农业大市,农业产业在稳固脱贫基础上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请问赣州在推动脱贫特色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上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答:赣州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要求,持续增强农业产业“造血”功能,充分挖掘“土特产”潜力,集中集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提升产业质效、完善利益链接、开展技术服务等重点,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持续推动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在产业发展中增收受益。一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绿色有机创建和富硒品牌培育为引领,着力打造脐橙、蔬菜、油茶、畜禽、稻米5个主导产业,以及茶叶、白莲、特色水产等N个特色产业,构建“2+5+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脐橙产业扬名全国,品牌价值691.27亿元,实现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水果类九连冠。蔬菜产业异军突起,累计建成设施大棚29.2万亩。畜禽产业转型升级,年出栏生猪稳定在660万头以上,家禽年出栏规模达1.7亿羽。二是围绕需求指导服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市、县、乡三级和外聘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广泛开展技术指导和生产培训。借助云上智农平台,线上线下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次77期,培训学员7450人次。蔬菜产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244名蔬菜技术员蹲点一线指导服务,开展线下蔬菜培训206期、1.85万人次;脐橙产业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060期、4.1万人次。三是强化产业资金保障。创新开发“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金融产品,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农业产业领域,今年新发放贷款24.44亿元,惠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2.19万户,其中脱贫户1.82万户。深入实施农业巨灾保险试点,共理赔7620万元,助力农业抗灾减损,保障生产安全。四是持续推动产业帮扶。继续推行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创新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产业帮扶机制,全市27.12万户脱贫户(含监测户)获得产业发展扶持,产业帮扶覆盖面达90.64%,户均年产业增收预计突破3600元,为稳定脱贫户、监测户收入贡献了产业帮扶力量。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市财政局
问:今年是过渡期第三年,请介绍一下我市财政衔接资金投入情况,财政部门是如何落实过渡期内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这一要求的?
答:按照“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求,市财政着力健全完善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和一项支出进度定期调度机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建立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市县财政衔接资金投入总体稳定。今年市本级安排衔接资金29367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加367万元;县(市、区)财政共安排衔接资金61105万元,较上年增加476万元,市、县财政衔接资金投入均实现“只增不减”。二是继续落实涉农资金整合机制。指导脱贫县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对纳入整合范围内的中央、省级以及市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同时,在分配中央、省、市涉农资金方面给予脱贫县一定倾斜。今年以来,全市11个脱贫县共整合涉农资金29.9亿元,同比增长3.73%。三是建立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一般公共预算等资金更多向“三农”领域倾斜。1-10月,我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114.29亿元,同比增长8%;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资金比例达到8.7%,同比增加2.4个百分点。此外,支持在政府债务额度内安排资金推动乡村振兴,2023年全市共安排29.97亿元(一般债5.97亿元、专项债24.02亿元)地方债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相关文章